思政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工作 > 正文
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发布时间: 2021-09-13 00:00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全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力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全市各高校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覆盖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全市各高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持续抓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加强高校党的建设

练好办学治校基本功

8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我市高校3个党支部和5名标兵入围,取得重大进步、实现大的增量。

在此之前,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绩和荣誉的背后,反映出我市高校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市委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改革攻坚为动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面进步、全面提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市委教育工委勇担政治责任,坚持把党的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推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一体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实施新时代重庆高校党建“双领”计划(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党建领航高校内涵发展),认真贯彻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优配强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制订《市属高等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指导办法》,强化干部教育培养锻炼,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高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全市各高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注重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根据党员师生特点,搞好分类指导,教育师生明理增信。指导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身边榜样”等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崇德力行。

同时,我市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全面提升。

党建基层基础不断加强。优化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四位一体”组织体系。推进党的组织向科研团队、学术梯队、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实习实践基地等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拓展和覆盖。

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深入实施高校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党建质量整体提升。首批全国“双创”培育单位全部通过验收。

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大力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作用发挥,选优建强院系专职辅导员队伍。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推进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与红岩联线共建“重庆市大学生党员红岩党性教育基地”,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实践锤炼。组织开展全市教育系统“两优一先”评选,激励党员师生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市高校6人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坚决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高校巡视整改工作。坚持政治上“认账”,针对巡视反馈意见,首先从政治上认领问题,做到严肃对待、照单全收。坚持清单式“建账”,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实行挂单整改。坚持明责任“清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整改责任,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巡视整改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三全育人”改革

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全育人”反映了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契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体现了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重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持续抓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出“组合拳”。

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高校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示范课堂和高校思政课名师课堂,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宣传,引导广大师生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今年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市各高校大学生纷纷运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进行文化传承,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也从侧面反映出各高校把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成效。

持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印发《重庆市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工作台账》《重庆市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推动思政工作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相贯通。建设市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7所、市级试点院系5个,打造“组织育人”“课程育人”等32个“十大育人”精品项目。建设市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民办高校2所,打造市级民办高校“十大育人”精品项目10个。

深入推进思政课“四化”改革。按照教学讲义“标准化”、教学资源“可视化”、教学方式“立体化”和教师队伍“专业化”要求,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用“战疫”精神、“战贫”实践和“四史”素材讲好思政大课,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抓好日常思政教育。建设10个市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年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着力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红岩革命故事展演”,高校师生265.3万人次同上“四史”大课,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用活“重庆大学生微讯”“重庆高校思政工作者”新媒体平台,激励师生践行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建设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一校一策”制定配备计划,按照“引进一批、转岗一批、培养一批”的思路,配齐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每年开展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辅导员和优秀思政工作者评选,评选市级“最美辅导员”10人;择优资助180名优秀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建立10个市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8个市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将师德师风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落实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大国情社情培训教育,强化教师法治和纪律教育。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落实落地。广泛宣传典型事迹,加强对优秀教师的激励表彰力度,着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多措并举,综合改革,有力地推动了“三全育人”在重庆高校落实落地。各高校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整体上构建“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深度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要素,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切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党建事业“双融合”

引领全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重庆医科大学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常委会,研究组建应急科技攻关团队,成立科技攻关团队临时党支部,成功研发全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附属医院3名党委委员带队驰援湖北,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我是党员我先上”活动,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在“战疫”“战贫”“战洪”任务中,全市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师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用青春和汗水讲述了一堂堂生动的党课,也为全市大学生上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近年来,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我市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内涵式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双一流”“双高”建设持续推进。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87个、一流课程85门,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98个。世界ESI前1%的学科达到47个,高校数达到9个。10所优质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位居全国第六。入选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11个。2021年职业院校大赛金牌总数位居全国第四。实施高职院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培育建设2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个高水平高职专业群,推动全市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奋力攻坚。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等联合印发《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动专项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全国首家省级高校科技委员会,成为高校科技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坚持人才与教育、科技一体推进,加快构建现代人才、教育和科技发展体系。在此背景下,一大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在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培育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大尺寸柔性触摸屏技术,获得2项国际专利和35项国家发明专利。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卓有成效。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成渝地区高校党建协同发展,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激发高校推动创新发展活力。全面推进高校已在市发改委立项的28个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科研机构,有序落地西部(重庆)科学城。

今年3月,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到,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整合优质资源,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校一策、对标发展”本科高校竞争力提升计划,加快建设更多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和特色优势学科。

以高质量党建为强大引擎,全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人才支撑作用不断凸显。未来,我市将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为助推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