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工作 > 正文
【最美寻访】罗庆熙:西南大学首位参与“银龄计划”的教授
发布时间: 2021-11-26 00:00  作者: 快点网络文化工作坊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欢送会结束时正值黄昏,夕阳半沉,隔壁老年活动室传来“暮色苍茫夕阳好,半老不逊年来少”的朗诵,而9月27号这一天,正是罗庆熙的64岁生日。

“当听到塔里木大学点名需要我时,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9月28日,阿拉尔市蓝天广阔,夏季尚有余温。罗庆熙穿着从重庆带来的短袖走过塔里木大道。路旁才种下的白杨瘦而高,根根枝条挺立向上。走过黑色的自动栏杆,踏在水泥地上,红石底、黄灿灿的五个大字便映入眼帘——“塔里木大学”。这就是他即将继续教学的地方。

▲塔里木大学综合教学楼

9月26日下午,在西南大学老年退休活动中心,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安春元等人正为西南大学首位参与银龄计划并将前往新疆教育一线的退休教师罗庆熙举行欢送会。

“刚开始就想报名,但还是有一些犹豫,当听到塔里木大学点名需要我时,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罗庆熙在欢送会上表示。

“银龄计划”的全称是“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于2020年2月24日由国家教育部发布相关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进一步加强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充分利用高校退休教师优势资源,调动高校优秀退休教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发展。2020年,银龄计划推出首批试点高校,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塔里木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新疆最适合的就是生产蔬菜和水果,在温室中生产出的水果特别甜。”罗庆熙介绍。罗庆熙的学科研究方向是设施园艺,温室大棚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而温室大棚的建设在新疆大有可为。由于日照温差过大,夜晚冬季过于寒冷,新疆的陆地几乎无法种植作物。所以种植果蔬最好的条件就是在温室大棚里。

罗庆熙在园艺方面经验丰富。他曾参与重庆渝北国家农业园区、重庆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合川)等重庆、四川和西藏等地的数十个农业园区及生产基地的规划、设计。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院长宋洪元对罗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罗老师真诚直率,无论是在蔬菜栽培方面还是在设施园艺界的成果,都是被业界高度赞扬的。”

塔里木大学正是看重罗庆熙在设施园艺方面的成就和此研究对于新疆的发展之利。

罗庆熙的犹豫源自对自身适应力的担心。在重庆土生土长的罗庆熙担心自己无法适应新疆的气候。来到阿拉尔后,他的身体反应很快佐证了之前的担忧:脚上的大部分皮肤龟裂蜕皮,呼吸时鼻子有强烈不适感。从未用过护肤品的罗庆熙专门在校内商店买了脸用和身体用的护肤品。11月的天气,他在新疆的穿着和从前在重庆过冬的穿着一样厚。

此次西行送教,罗庆熙还暗自打鼓,能否重新适应忙碌的工作节奏。从2017年算起,罗庆熙已经退休四年了。这四年,养花、种菜、看小说、喝咖啡便是他日常休闲生活的全部。“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什么爱好。”身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罗庆熙却并不喜欢打麻将、打牌。罗庆熙在想,没有太多爱好,喜欢悠闲生活的他已经在退休生活中沉浸了太久。

“但是这四年其实过得没有精神,浑浑噩噩的,我还是想念那个讲台,想念教书的生活。”他说。在学校领导和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下,罗庆熙最终决定参加银龄计划。

▲九月二十九日罗庆熙的朋友圈

有人担心他,去条件较落后的新疆教书,可能会吃很多苦。但他爽朗地回答道:“我吃过很多苦,适应能力很强,无论在哪都能坚持。在哪都是干这种革命大工作,趁我还能干得动,为国家多干几年。”他提到,最苦的生活是年轻时在重庆永川下乡当知青的那两年,但这两年的生活恰好磨练了他。“趁着这一两年去看看北方的情况,去了解、去适应一下也好。”罗庆熙说。

“我不怕离别”

罗庆熙在西南大学教学期间,去过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参与对外服务,向当地农民学习灌溉等实操经验。在他的生命中,工作与生活已经深度融合。在这些外出学习的经历中,年轻时赴美留学的经历对罗庆熙的影响最深。

像走进塔里木大学时一样充满新鲜与未知,1984年,27岁的罗庆熙来到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那时,国家向联合国粮农组织贷款,派遣一大批农业相关的教师出去留学,罗庆熙正在其列。

当年他已与西南农业大学茶学的老师许瑛结为夫妻。二老一生有两次分别,一次是他年轻时去美国留学,一次是现在的“银龄计划”,罗庆熙告诉记者:“无论哪一次,她都很支持。”

许瑛的个子刚到罗庆熙的额头,穿着黑格子的半袖衬衫,眉眼弯弯,很有精气神,她说:“去美国留学是国家的安排,我们当然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只要能做出一些贡献,那都是再好不过,当然要去!”

▲罗庆熙与许瑛的合照

在家人和国家的支持下,罗庆熙没有太多后顾之忧,毅然前往依阿华州立大学留学进修。

依阿华州立大学,又称爱荷华州立大学,是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成员校,位于美国中北部小城爱荷华州艾姆斯。在生物、农业、机械和物理等学科领域有着世界级声誉,其中农业工程位列全美第二。这里夏季潮湿,平均温度为摄氏18度-31度。这与重庆的天气有些相似——高温、潮湿,有着晾不干的衣服和湿漉漉的汗水。罗庆熙在这里待了两年,1986年7月他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后回国继续教书。

从依阿华州立大学留学归来后,罗庆熙组织并带头编写了首本园林和园艺专业全英文教材。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英语的经历对这本教材的编著帮助很大。

这次前往新疆前,罗庆熙非常利落地收拾了行李,他写了出差指南,将所需要的各种物件一一列出。他说:“这样就不会因为匆忙而忘掉东西。” “我们家里人都非常独立,出差、旅行等都是自己收拾行李和用品,这次出发也是我自己搞的。”罗庆熙笑着说。出发前,罗庆熙的儿子为他添置了新手机,就在前几天还快递来一双运动鞋。妻子许瑛时不时叮嘱他要注意身体。

“有时候会通过家里的监控看看家里的阳台和花园”

在塔里木大学,由设施农业专业的负责人联系罗庆熙,负责人两次开会介绍了学科组的老师及相关领导和专业的情况。罗庆熙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三门课程并以设施园艺为重点进一步展开授课和科研工作。

在给本科生上课时,罗庆熙时常控制语速,放慢教学速度以照顾维吾尔族学生。他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什么都可以迟到,但是上课不能迟到,什么都能水,上课不能水!”这是罗庆熙对自己的要求。

▲罗庆熙拍摄的塔里木大学的秋景

刚刚恢复快节奏的工作和长时间的备课工作,罗庆熙的腰隐隐作痛。由于患有腰病,再次长期地伏案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设施农业专业的负责人以及他在塔里木大学指导的三位新进年轻老师时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

除了日常教学和锻炼身体,罗庆熙时常与家人微信和视频聊天。“有时候会通过家里的监控看看家里的阳台和花园,偶尔还能看到家人在厨房做饭的情况呢。”

重庆人离不开重庆味,幸运的是,罗庆熙在学校的五个食堂中吃到了重庆小面,甚至还吃到了黔江鸡杂面。除了坚持每天走一万步锻炼身体之外,罗庆熙每天都打太极,时不时地会打乒乓,最近还开始学习新疆舞。“虽然动作不协调,但是重在锻炼。”罗庆熙笑眯眯地说。

在到达阿拉尔市后,罗庆熙对塔里木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新疆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在多年的建设后有了明显的改善,现在的塔里木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罗庆熙介绍,在塔里木大学的前期建设中,相关人员只能住在“地窝子”里。地窝子,就是在地面以下挖的深约一米的四方形的坑,五十年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在地窝子里生活过。塔里木大学还鼓励师生自己动手建设校园,致力于培育师生们 “艰苦奋斗、扎根边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我深深地为他们在新疆建设和塔里木大学建设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感动。”罗庆熙说。

▲罗庆熙拍摄的塔里木大学的图书馆

“我希望可以把在西南大学工作中积累到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教学经验与新疆塔里木大学的老师交流,取长补短,竭我所能地在新疆设施园艺领域发挥自己的余热!”罗庆熙如是说道。

查看更多详情,请扫码关注西南大学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