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华龙网】生命中有意义的“空中一课” ——阅读让生命更有趣味与意义
发布时间: 2022-08-02 00:00   文字:陈印 王鹏辉      来源:华龙网   浏览次数:

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8月2日下午,由西南大学“西小兰”乡村振兴实践团组织的“主题空中课堂”在城口县咸宜镇李坪村开展。本次活动以“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生命更有趣味与意义”为主题,董小玉教授担任主讲,当地部分小学生及支教教师共同参与。

何为经典?经典是“恒久之至道”。董教授认为经典作品能凸显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性内涵,它能传递人类普遍命运、终极关怀、人文思想所共通的精神价值。

如何阅读与欣赏经典?董教授在“导读指向”中提到四个关键词:“趣、力、思、融”。首先捕捉文本的“趣”。她分享了《开明国语课本》中一些生动有趣的课文,如“太阳,太阳,你起来得早。昨天晚上,你在什么地方睡觉?”。其二,提升表达能“力”。孩子们在品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诗酒文化的名句中,体会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美学原则。其三,学会深刻的“思”。让孩子们在体悟《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等道家哲学的思辨,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其四,实现多元化的“融”。她分享了莫奈的《睡莲》系列,引导孩子们将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欣赏艺术,以达到“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境界。

在“欣赏指向”中,董教授提出“形、事、情、理”四字。其一,形即形象,给作品绘画。通过品读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十二生肖歌》、英国作家里弗茨的儿歌《巴喳巴喳》等,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其二,事即故事,给作品铺路。她以普希金《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告诫孩子们过度贪婪的后果,以寓言故事《拔萝卜》启迪孩子们齐心协力的道理。其三,情即感情,给作品铸魂。她介绍了梁启超情感抒发的三种方法:奔放、回荡和含蓄蕴藉法,并以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余光中的《今生今世》、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等诗歌阐释三种方法的具体内涵。其四,理即道理、哲理给作品点睛。她讲述了四种方法“俯视法、捕捉法、背景法、修辞法”,并以多个作品为例,进行哲理透析。

“大声朗读有哪些好处呢?”有利于开发右脑、体会辩论价值、形成感知能力等,最后,董教授带领孩子们一起品读《诗经》中的《蒹葭》《桃夭》《击鼓》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进行美的熏陶与滴灌。

据悉,除此次主题空中课堂外,西南大学“西小兰”乡村振兴实践团将持续开展40余天的深度支教,30余名青年志愿者将面向当地中小学生开展课业辅导、安全教育、美育课堂等活动,为推动乡村教学资源优化、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