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以《摄影机为啥爱山城》为题,用大半个版面的篇幅,关注重庆为何受到电影人青睐。从年初的电影《中国机长》在重庆拍摄,到年中重庆电影人和作品闪耀上海国际电影节,再到《少年的你》《受益人》等在渝拍摄的电影陆续上映,掀起又一轮“重庆打卡热”。
“重庆拍”
山城有助于电影氛围的营造
近几年,重庆一直是最热门的电影取景地之一,2019年更是有增无减。有数据显示,今年来重庆拍摄的剧组已经达到了200多个,高峰时期甚至同时有十余个剧组在重庆拍摄。《铤而走险》《受益人》等在重庆拍摄的电影陆续亮相大银幕,观众们通过导演手中的镜头,看到了不一样的重庆。
电影人为何都喜欢来重庆拍电影?《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说,“选景时,本来计划去几个地方,但来了重庆后,我们觉得不用再看了,就是重庆了。重庆起起伏伏的地形非常有助于电影氛围营造,这里有很多大型立交桥、高楼,也有小巷子,就像个迷宫,把人物放在这里,就有一种逃不出这个地方的感觉,这个有助于电影呈现出青春期难以逃避的忧郁情绪。”
导演甘剑宇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对于家乡再熟悉不过,当执导自己的首部长片电影时,甘剑宇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庆:“重庆是一个特别酷的地方,两江交汇、多雾多雨的天气会帮助到电影气氛的营造,交通地貌的丰富也会帮助到人物角色的呈现。”
“重庆造”
兼具专业和情怀的青年电影人
2019年,重庆不再仅仅是一个电影的拍摄基地,越来越多的重庆电影人和本土电影,在今年持续发声,特别是在今年的第22届上海电影节中,“重庆造”的电影异常闪耀。
重庆本土电影《白云·苍狗》,从编剧、制片人、摄影到导演、演员等众多主创都是重庆人,电影也全程在重庆取景拍摄。
今年上海电影节的开幕影片《穿越时空的呼唤》,也是一部在重庆取景拍摄的电影,同时电影的制片人李香墨、摄影师程华等主创,都是重庆人。重庆青年导演甘剑宇执导的《铤而走险》,也入围了今年上海电影节的金爵奖主竞赛单元。
“没想到,真的是没想到,重庆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电影人!”身为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系系主任,同时也是电影《白云·苍狗》的制片人和编剧,刘帆在电影拍摄结束后感慨说。
“影与城”
电影提升重庆城市美誉度
除了能营造电影氛围的地形地貌,以及摄影、导演、特效、音乐等各类优秀电影人,重庆也一直在为来渝拍摄的剧组以及重庆电影创作人提供各种便利和支持。重庆市电影局电影处处长何洪元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介绍,目前重庆一方面抓电影生产,健全完善创作扶持奖励机制,吸引优秀创作者和影视企业落地重庆;另一方面,也在全力补链条,打造以“一核两带”为中心的全域影视基地,以全域式、组团式影视基地品牌建设,辐射周边相关产业,带动文旅融合。
“带上剧本来重庆,其他事情交我办。”这是重庆市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宣传口号。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剧组和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政企协调、版权登记、场景拍摄、器材租赁、项目推介等数十项服务。重庆市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平台负责人、重庆市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徐郭涛介绍,仅在今年一年,一站式服务平台就为《坚如磐石》《刺杀小说家》《疯犬少年的天空》等26部影片提供了行政协调服务,获得了剧组的一致好评。
当然,电影也很好地宣传了重庆,提升了重庆这座城市的美誉度。重庆市文化与旅游发展委员会产业处处长郑怀勇表示:“电影的放映和传播,从不同角度,富有实效地宣传推介了重庆,提升了重庆的城市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人气,助推了来渝旅游的人数呈井喷式增长。”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孔令强实习生李钰琪
第五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举行颁奖典礼
重庆晨报讯(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何艳)昨晚,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主办,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今日重庆杂志社承办的第五届“爱·重庆”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在南岸区东原·1891UME影城举行,此次微电影大赛的主题为“我和祖国共成长”。
据了解,本届大赛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微电影作品共468部,其中《一张素描》《三峡橘香》荣获一等奖,《散聚》《小雅的自责》《圆梦之行》荣获二等奖,《黄葛树下》等5部作品荣获三等奖,《大医》等8部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同时,大赛还颁发了10名组织奖。现场播放了部分获奖作品,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