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在甲辰龙年新春佳节的璀璨之夜,2024年的央视春晚如约而至。中央广播电视台以“龙行龘龘,欣欣向荣”为主题,倾力打造了一场彰显中华气派、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宴。晚会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创新的技术手段,生动诠释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扬,传递出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时代强音。对此,西南大学师生展开对话。
“文化”与“时代”擘画春晚画卷
硕士研究生肖珏琳:每逢除夕之夜,万家灯火,家人欢聚围坐电视机前,共享团圆的喜悦。丰盛的年夜饭香气四溢,一幕幕精彩绝伦的节目接连上演,喜庆的音符、绚丽的画面,将节日的热烈气氛推向了巅峰。这样的场景,温馨而熟悉,是国人心中难忘的新年画卷。那么,今年春晚的节目在主题内容的设计上有什么特色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春节联欢晚会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国人新年的庆祝活动中,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今年春晚以巧妙的编排和精湛的表演,将不同类型、风格的节目串联起来,打造了一个充满张力和节奏感的艺术天地。不仅营造出喜气洋洋、接地气的节日氛围,更深入浅出地挖掘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承扬文化精粹,绘就传统底蕴的壮丽长卷。创演秀《年锦》汲取古代寓意吉祥的瑰丽纹样之精髓,织梦成景,演绎了一场宛若仙境、古典“时装秀”幻境,呈现了东方美学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的神韵。舞蹈节目《锦鲤》中,红白渐变长裙与轻盈妖娆的舞姿交相辉映,宛若鱼儿水中自由游弋,诠释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灵动美感。戏曲节目《百花争艳》汲取戏曲服饰中“上五色”的灵感精髓,将京剧、昆剧、婺剧、豫剧、越剧、川剧、潮剧、评剧等剧种的经典之作创编融合,勾勒出新时代戏曲百花园中群芳竞艳的华美盛景。这种独具匠心的文化传承,让春晚成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走向世界舞台的一股力量。
把握时代脉搏,谱写革新发展的华美新章。春晚既承载着满足观众多元需求的重任,更致力于反映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变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蓬勃的正能量。《健康到到令》这首“深圳出品”的歌曲,携带着年轻人对养生与健康的执着追求和美好憧憬。时尚的曲风与朝气蓬勃的演唱相得益彰,洋溢着令人心驰神往的青春气息。小品《寒舍不寒》将时下热门的直播购物元素融入表演之中,展开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情的奇妙情缘,讲述着生活中平凡无声而又悄悄发芽的幸福。这种深入骨髓的时代性展现,不仅让人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温馨与亲近,更将春晚铸造成一个展现社会风貌和引领时代潮流的舞台。
彰显地方风情,绽放多彩生活的绚烂魅力。晚会将各地的地方灵韵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辽宁沈阳的舞台上,《小拜年》《送情郎》与现代摇滚、说唱、民乐、芭蕾交融,传递着振兴东北的决心与期望。在湖南长沙,《都实现》“相信自己就是宇宙里的一滴星光”“平凡绝不平常,每朵花儿都分外香”,唱响了未来可期的时代强音。古都西安的《山河诗长安》巧妙地将陕派说唱、创意水袖与鼓乐交响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通过国潮表演与古典诗词歌赋的对话、全民齐诵的磅礴力量,引领观众沉浸于盎然的诗意氛围中。在新疆喀什,多民族的精湛舞蹈与器乐演奏珠联璧合,奏响了民族团结、和谐共融的华美乐章。
“沉浸”与“动容”编织春晚亮点
研究生胥心谷:龙年春晚,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艺术长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它犹如黎明破晓之际划破天际的一道璀璨霞光,不仅瞬间点亮了华夏儿女共襄盛举、欢庆新岁的夜晚,更在每个观众的心灵深处播撒下华美而炽热的希望之火。今年的春晚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2024年的龙年以其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艺术呈现和深入人心的文化内涵,书写了一篇华美璀璨的新春乐章。今年春晚的亮点可以用“沉浸”“动容”等关键词来形容。
科技赋能+绚丽舞美+多元互动,构建沉浸盛宴
汇集科技创新,点亮艺术殿堂。龙年春晚引入了沉浸式舞台交互系统,并配置了自由视角的超高清拍摄装置,确保精彩瞬间被记录下来。同时,春晚结合了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高效精准的内容生成和编辑处理,以及增强现实AR技术的实时渲染能力,采用前沿的XR(扩展现实)+VP(虚拟制作)技术框架,使得节目内容得以以更加立体生动的方式呈现于观众眼前。这极大地拓展了观众的感官体验边界,为全球华人乃至全世界观众献上了一场科技赋能的艺术盛宴。
绚丽舞美设计,铸就视觉盛宴。主会场及分会场的舞美布置堪称匠心独运。从绚烂夺目的LED屏幕到绚丽夺目的实物布景,无一不体现出中华美学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上面提到的舞蹈《锦鲤》让人印象深刻,舞者们在精心打造的舞台环境中穿梭遨游,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营造出亦真亦幻的艺术氛围。“玉萍掩映壶中月,锦鲤浮沉镜里天。”舞蹈好似一幅动态的国画长卷,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吉祥、繁荣和美好生命力的锦鲤风采。
多线全民互动,共享欢乐时光。借助直播平台与社交新媒体的强大力量,龙年春晚实现了一场线上线下互动狂欢。提前预热、实时互动、红包福利等形式多样,让观众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这场盛大庆典的重要参与者,营造出热烈而亲切的节日氛围,实现了“天涯共此时”的情感共鸣。刘谦的《守岁共此时》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引导人们一起完成魔术,无论男女与南北地域,观众都能感受到那份共享欢乐、共度佳节的情感共鸣。
古今交融+人间烟火+中西对话,演奏动容乐章
古今融通,彰显中华魅力。龙年春晚将悠久灿烂的民族精神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将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中华魅力在全球华人的瞩目下大放异彩。开场的《鼓舞龙腾》将观众带入春节欢乐的氛围中。激昂热烈的音乐节奏,生动诠释了中华龙腾盛世的精神风貌。《山河诗长安》巧妙地将动漫《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形象与现实舞台相结合,带领观众一同回眸历史长河。千年的文化底蕴在此刻跨越时空,实现古今文化的深度交融。经典名篇《将进酒》在晚会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全民齐诵的环节唤起了无数中华儿女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无怪无数网友动容道:“诗在山河在”“让人头皮发麻,热泪盈眶!”
讲述故事,温暖人间烟火。龙年春晚注重挖掘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瞬间,传递出温暖而浓厚的人间烟火气。《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这一节目犹如一把时光钥匙,开启了观众们心底深藏的童年记忆宝箱。一系列承载了几代人童年的经典国产动画主题曲如《舒克贝塔》《海尔兄弟》等,串联起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那些经典动画片主题曲,让人们重拾初心、坚定信念。小品《开不了口》以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方式,触及了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爱在心口难开”这一社会现象。节目通过精心编排的情景喜剧和真实感人的情感演绎,展现了父母与孩子间那份深沉却又难以言说的爱。
中西对话,彰显文化自信。无论是国内外艺术家的跨界合作,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刻对话,都体现了龙年春晚致力于搭建文化沟通桥梁,促进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决心。《美人》作为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片段,作为一场跨越地域、语言和文化的深度对话在中国春晚舞台呈现。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将音乐剧的魅力传递给广大的中国观众,同时也让中国的舞台增添了多元化的国际元素,展现出了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开放包容态度。春晚勇于接纳并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对自身文化深厚底蕴的信心,也表达了对世界多元文化价值的认可,体现出大国的胸怀和气度。
总之,2024年的龙年春晚以深厚的文化内核为基础,辅以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和高科技手段,不仅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更是在全球华人乃至全世界观众面前,展示了一个与时俱进、海纳百川的中国形象。它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扬,成为了承载亿万人民集体记忆与美好新年期待的新时代文化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