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为当地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图为张丽君(前排右一)在田间进行现场培训。
试验地布置试验前后对比。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开栏的话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这是自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周曲县建成后,“科技小院”一词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校科研,一头连着田间地头,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日起,本版推出【女大学生“进村读研”】系列报道,走进全国各地的科技小院,探访女大学生与农民同吃住、同劳动的生动故事,展现她们用科研成果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硕成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刚到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红石村丹棱桔橙科技小院时,张丽君觉得自己着实有点儿“自讨苦吃”:一个从未到过农村的城里娃,连橙子树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却要一年300多天待在村里,吃生活和科研的苦。
如今,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的张丽君回望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最庆幸的就是自己当初选择来到丹棱桔橙科技小院”。
抱着锻炼自己的态度参与选拔
丹棱是中国桔橙之乡,常年日照充足,土质肥沃,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20万亩。不过,当地也长期存在柑橘品种结构化单一、养分投入严重超标、生产标准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丹棱等川渝地带柑橘的技术壁垒。
2017年,西南大学的研究生们开始在当地进行调研和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8年,由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丹棱桔橙科技小院正式落地丹棱县杨场镇石马村。
2021年,张丽君考入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导师建议她报名去科技小院,说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知识,她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有很大提升。
当时的她只觉得离开学校到村里去,离老师和同学都很远,像脱离了组织。抱着锻炼自己的态度,她报名参与选拔。没想到,科研的苦还没尝到,就先尝尽了生活的苦。
张丽君是安徽人,一到丹棱,她就开始水土不服、全身过敏,缺乏生活经验的她和同学还要自己学着做一日三餐。而最难过的是“语言关”:“刚去的时候,根本就听不懂老乡说话,根本融入不进去。”
刚到当地时,张丽君本以为大学生到村里,村民都会很热情,积极提供帮助,高度接受自己带来的知识成果。事实却不像她想的那样,她们天天在试验田里种地,宣传农技,根本没人来听。
“我的专业知识终于被认可了”
张丽君和小院的另一个同学对眉山市208个县进行了全域调研,她们发现问题还是之前的果树黄化和过量施肥。但从更深层次想,果树黄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酸化,土壤酸化导致土壤缺镁,进一步导致叶片黄化。所以单纯补镁的效果并不明显,张丽君决定设计一款有机土壤改良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土壤酸化的问题。同时,过量施肥导致碳排放增高,她们还构建了柑橘园健康土壤与节能减排绿色生产模式,将氮肥减量、有机替代、数字果园等技术集成于示范地,并周年监测土壤状况及果实发育情况。
因为试验田紧挨着农户的田地,农户常常夸张丽君“能吃苦”“这么热的天还下地”“天天待在地里”,但这些不是她们想要的。
有时候,张丽君会试着跟农户谈谈自己的种地思路:“可以施一些土壤改良剂或有机肥,要定期改土才能提升产量。”但他们只是听听,不会去做。买物料、人工翻地,这都是不小的开支。在没有看到收益的情况下,他们不愿意过多投入。
改变发生在2022年夏天,川渝地区出现了特大高温干旱,丹棱最高气温达到45℃,果子被严重晒伤。对于果农来说,晒伤会造成比冻伤更为严重的损失:“冻伤之后果皮起码还是完好的,只是影响口感,可以低价卖出。但在果实膨大期被晒伤,果子会直接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高温天气不断,张丽君开始实施导师给出的应急方案:每天晚上5:00~7:00把水灌在地里。坚持几天后,村民路过时忍不住劝她们:温度太高,灌水也没用,很快就蒸发了,根本补不进去。
张丽君也有些犹豫,一边是学术权威的导师,另一边是经验丰富的农户。但她和同学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前半个月每天自己挑水去灌,后来干脆买了喷灌设施装在地里,一直持续到温度下降。
经历了这场高温,当地果园的日灼果比例高达30%,减产十分严重。而试验田中的日灼果只有5%,实实在在的效果摆在果农眼前。当地的“土专家”赵泽如开始向张丽君请教:喷灌设备在哪儿买的?怎么安装才能覆盖更大面积?……这些变化让张丽君非常高兴:她们的专业知识终于开始被认可。
为实现“双碳”目标接续奋斗
这件事情过后,赵泽如逐渐和张丽君熟悉起来,总会在加菜时请她到家里吃饭,从种植技术到家长里短,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还会在她回学校时,主动帮助照看果园。
得到这位村里“意见领袖”的信任后,张丽君的很多种植方法才慢慢被当地农户接受。“柑橘是一年一产的,一整年的实验结束后当地农户才会看到效果,再采用新的种植方式,一来二去两年就过去了。”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赵泽如则不同,他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也很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每当看到我们的新方法有一点点效果,他就积极在自家果园进行实验,新技术就这样在当地推广开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果园碳排放降低了50%。更重要的是,科技小院的绿色生产模式在周年的试验下,净利润平均提高了17%。真正达到了投入少、产量高、品质好。科技小院在丹棱县第十一届不知火种植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小院的学生们深知,技术落地关键在人,她们积极培训果农,时刻不忘同老乡交流,还向公司定期提供员工种植培训等技术服务,将技术推广至千亩示范园。科技小院承担的科普工作也助力丹棱县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在产后阶段,“进村读研”的大学生们积极寻求产销融合,与拼多多、盒马、淘菜菜等公司合作线上供应,供应量同比增长了30%。她们还积极配合村干部在试验地进行抖音带货,在开播月销售额达到17万元。敢吃苦、能吃苦、会吃苦的年轻人终于品尝到了自己酿出来的甜。
在科技小院里,多了和老乡的相聚、和乡村的拥抱,少了都市的繁华,少了和家人、恋人的陪伴,但天天、月月、年年,平凡又不平凡。再去采最后一次果实,张丽君两年的科技小院旅程就要结束了,新学期伊始,她的师妹要到小院接着工作。
未来,丹棱桔橙科技小院将继续走低碳发展之路,定量柑橘园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和碳固存方案,以达到橘园碳中和为导向,努力推动丹棱桔橙实现“双碳”目标。相信在一届又一届同学的接续奋斗下,这一方土地定会“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