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这位教授在做“花婆婆人生中的第三件事”|每日人物
发布时间: 2024-05-21 00:30  作者: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次数:

这位教授在做“花婆婆人生中的第三件事”|每日人物

记者周思宇



残疾儿童群体是否能正常阅读?


又该给他们阅读怎样的读物?

这样的绘本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江小英

已经“找”了10余年



2011年的一个秋日午后


江小英带着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实习

一群在书架前踱步的听障孩子

引起了她的注意

他们挑挑拣拣

面色犹豫却又安静沉默

等他们从书架边离去

江小英好奇地打量起这些书

“为什么他们会找不到

喜欢阅读的书呢?”


一眼扫过去

不少书书封泛黄、书页卷边

当她抽出一册打开翻阅时

皱起了眉头

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

普通学生应该都不爱读

更何况是

语言理解能力偏弱的听障孩子

那到底什么样的图书

更适合他们呢?


这些疑惑在她心间萦绕

作为一个坚持亲子阅读的母亲

看着孩子在自己的讲述中

沉浸在绘本故事里

江小英总会感到满足与幸福

她突然灵感迸发

这些图文并茂的绘本

能让各类特殊儿童

不需要识字也能尽早开始阅读

给他们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



2014到2017年


江小英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

将融合教育与绘本结合作为研究重点

也正式开始踏上漫长的寻书之旅

“很有幸,在给孩子们找书的旅途中,

我遇见了很多引路人”


从我国高等特教专业的创始人朴永馨教授

到华东师范大学的邓猛教授

再到艾瑞·卡尔桥梁奖获得者阿甲

江小英循着引路人的足迹

走在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上


来自西南大学

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学生

和全国一线特教教师

120名研究者

花费两年半时间

从20多万种童书中

选出适合聋校、盲校、

培智学校学生阅读的图书各300本(套)

覆盖学前阶段

和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群体



为了确保童书的品质


江小英团队反复和一线特教教师沟通

让孩子们试读,让老师们试讲

“我们不做象牙塔中的研究,

而是双脚丈量着大地,

和每一个真切的孩子联系在一起”


今年五月,这份书目终于正式发布

江小英长达10余年的寻书之旅

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


有了阅读书目

优质的童书如何能送到特殊儿童手中?

江小英参照国际儿童阅读的

有效推广经验

着手做起了特殊儿童阅读包

为使阅读包的资料更丰富

她再次联系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

与近百家童书出版单位多次沟通

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共同完成首批500个阅读包



江小英记得


在寻书旅途中

自己遇见过一位特别的“孩子”

今年已经26岁的孤独症患者阳阳(化名)

在完成义务阶段的特殊教育后

多数时候只能待在家里


在西大绘本阅读研究中心

举办的公益阅读活动中

阳阳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份手工——

一朵纸做的太阳花

如今的阳阳

还会根据书里的内容主动做家务

独自在家也不再无所事事

有时会尽情沉浸在书本的世界里


阳阳的故事验证了

江小英一直以来笃信的观点

绘本阅读可以让更多的特殊孩子

成为终身阅读受益者



采访结束前

江小英向记者讲起了

关于《花婆婆》绘本的故事:

花婆婆一生中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

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

第三件事是做一件

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我现在和未来做的就是第三件事,

即使这件事并不容易做,

但只要能够帮助特殊孩子,

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江小英说


希望让更多的特殊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

让更多特殊孩子的生活

因阅读而变得更加美好

图片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