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工作 > 正文
【引力】曾俊岚:“互联网+”全国金奖得主,只为“中国药”
发布时间: 2022-06-07 00:00  作者: 知新融媒体网络文化工作站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曾俊岚,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专业三年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其负责的项目“生合药源:抗哮喘原料药东莨菪碱的高效生物制造”在去年10月落幕的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斩获金奖。

“生合药源”:从药物产业源头打破国外垄断

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时候,曾俊岚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了信心。

“我们作了充足的准备。”曾俊岚告诉记者,“我们是带着真正有产业化价值的项目去参加比赛的。”

从校赛金奖到市赛金奖,曾俊岚团队一路高歌猛进挺进到全国决赛,得到评委老师的一致肯定,其背后的原因正是他们手中项目的潜力。

他们的项目,以“东莨菪碱”为关键词。东莨菪碱是托品烷生物碱的一种,是生产止咳平喘、麻醉镇痛、晕动症药等药品的重要原料药。然而我国由于缺少优质高产的东莨菪碱植物种质资源,东莨菪碱药物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在导师廖志华教授的指导下,曾俊岚与团队成员们经过近十年的长期坚持,总结前人的研究,探索自己的道路,终于实现了东莨菪碱生物合成途径的全面解析,基于代谢工程改造培育出首个东莨菪碱超高产颠茄新种质“西颠1号”(暂定名)。

“西颠1号”的育成将有望从源头上打破国外对国内高产东莨菪碱植物资源的种业垄断,为国内药企降本增效。“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生产中国自己的东莨菪碱原料药,”曾俊岚说,“我们从产业源头的创新将有望减轻患者家庭的负担。”

“我喜欢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感觉”, 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望从实验室进入到产业中,切切实实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曾俊岚感到很高兴。

(图为曾俊岚团队于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的合影)

带着“使命感”做科研

小时候的曾俊岚,与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童年时期,曾俊岚很喜欢用生物做小实验。他把蚂蚁的触角摘下,看蚂蚁迷路打架;他将蚂蚁和蚯蚓同时放到水坑中的石头上,观察蚂蚁因饿极而蚕食蚯蚓的过程。这些在外人看来“莫名其妙的事情”,是尚未接触正规科研的曾俊岚对生物学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高考后,曾俊岚凭着对生物的兴趣填报了西南大学生物学专业,但他却陷入了迷茫。初上大学的他日常就是上课、踢球和玩电脑游戏,“我学习了知识,可是不知道怎么去用。”这让曾俊岚觉得,学习成了一件“看不到意义的事”。

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在曾俊岚进入恩师廖志华教授的实验室后,终于发生了改变。

那时,廖志华教授正致力于培育优质青蒿品种,提高植株中青蒿素的含量。

青蒿素下游产业被国外药企掌握,中国种植青蒿的农民收入很低,生存困难,研究出高含量青蒿品种,可以帮助我国的青蒿种植户增收。

当曾俊岚得知老师的研究目标之后,他大受震动。

“原来知识不是分数,而是一种技能,”曾俊岚说,在实验室的科研过程和廖教授的言传身教下,他逐渐产生了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的现在研究成果可能在将来会造福更多的中国人。每每想到这点,我都会充满信心和动力。”

本科二年级,曾俊岚第一次作为负责人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主要内容便是东莨菪碱合成酶H6H基因的克隆与高催化活性酶基因的筛选。这也是他第一次从国家和人民层面上感受到自己研究的价值。此后,他跟随着廖志华教授的脚步,保研、直博,在科研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图为曾俊岚与其导师廖志华教授在实验室中做实验)

科学家创业:为国家解决问题

谈及自己的未来,曾俊岚表示:“会继续科研,但同时也要创业。”

在曾俊岚看来,科研和创业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

几年前,在对东莨菪碱的研究一筹莫展时,曾俊岚的团队曾向澳大利亚的研究团队发邮件,希望以学术的形式求取一些澳洲毒茄(一种澳洲本土独有的高产东莨菪碱植物)种子做研究,然而却被对方以“相关技术和种质资源已转让”为理由一口回绝了。

这让曾俊岚深刻意识到,科学家是存在国界的。“国家支持科学家创新创业,这个‘业’字是重中之重。”曾俊岚说,“我们培育出了超高产东莨菪碱颠茄品种,但是要想把它拿到全国范围内推广,彻底打破外国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就必须要创业。”成立一个公司,打造出产品和品牌,吸引资本投入,实现种植生产一体化,再面向社会宣传,让东莨菪碱国产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这些是一个人的科研工作无法做到的,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创业团队,要敢于用自己的创新去创业。”

在将来,曾俊岚想向业内的标杆——隆平高科看齐。隆平高科作为科学家创业的成功典范,一直是曾俊岚学习的榜样。科研,创业,造福人民,并用创业得到的资金反哺自己的研究,这种良性循环是曾俊岚心中“最理想的状态”。

作为一名博士三年级的学生,曾俊岚近期的打算是延期一年毕业,将自己手中的项目完成后,出国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回到祖国的西部,继续自己的科研与创业。

“科学家创业就是为了给国家解决问题。”曾俊岚如是说。他将保持自己的初心,努力在天然药物领域攻坚克难,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更多详情,请扫码关注西南大学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