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和煦,清风醉人。芸芸众生于这繁华世间,分享着同一份光热,感受着同一阵微风。生活里处处是平等。图书馆里,富人与拾荒者同席对坐,看书学习;考试场上,所有学子同答一卷,各争未来。平等就像宇宙中的恒星,无论行星大或小、明或暗、卑微或伟大,它都会给予最闪耀的光芒,送出最无私的祝福。平等就是这样,明亮如光,温暖如风。
“平”“等”相遇,聚光成芒

▲“平”与“等”的楷书书法
(图片来源:词典网)
“平”是平和。《说文解字》中道:“平,语平舒也。”这形容的是平缓声音,讲述的是和静心态。心中情感、世间万物无倾无斜、无凹无凸便是均等,是平。
“等”是相等。《说文解字》又讲“等,齐简也。”书简整齐摆放,无高低错落,生活里人人相当,无贵贱高低,这就是平衡,是等。
“平”与“等”的相遇组合,碰撞出更丰沛的力量,生发出更广阔的含义。平等是虽然在性别性格、生活地域、社会经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人人都具有相同的尊严;平等是在各种机会来临时,人人都能公平把握并奋力追求。夜阑人静,北斗闪耀,平等带来希望和前进。
平等之源,源远流长
平等之源藏在悠悠历史里。儒家曾提出“性相近”“人皆可以为尧舜”,他们提倡人性平等,相信每个人都可通过努力成为圣贤;墨家有言“兼相爱”,他们主张人人相亲,平等相待,视人若己;法家中说“刑无等级”“君臣皆从法”,这其中也隐隐透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味。平等观念在各家思想中纷繁展现,深厚而悠久,它亦在历史中真实演绎,坎坷而真诚。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人民日报漫画增刊
(图片来源:央视网公益频道)
人民日报漫画增刊中“天下兼相爱则治”出自战国墨翟《墨子·兼爱上》,意思是大家友好相处,天下就能得到治理。这句话蕴含了数千年中华文明底蕴的天下大道和公平正义,在今日仍有借鉴意义。历史上平等的观念绘出我们追求平等的真心,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将在现实生活中精彩上演。
教育平等,薪火相传
两千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并广招门徒,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至今日,西大学子承接前辈的脚步,用行动助力平等,用真心浇灌教育。
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1999年,截至2022年,共向甘肃、重庆巫山、石柱等西部边远地区派遣了24届研究生支教团。二十三个春秋里,他们走过云南昌宁,翻过重庆巫山,去过西藏昌都,用脚步丈量祖国,用行动呵护希望之星,用饱满的热情实践教育平等。三尺讲台上,有他们奋斗奉献的身影;绿茵操场里,有他们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挥洒的汗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们以涓涓细流之姿态,汇入祖国教育事业的汪洋大海。
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不单单是研究生支教团在努力,还有许许多多的SWUers在奉献自己的力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我们的身影,“一起云支教,共同迎冬奥”、西南大学2022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也能看到我们努力的模样……这些都是西大人促进教育平等的实证,是我们燃烧的青春热血。我辈愿以奉献之姿促进平等,让“有教无类”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西南大学研支团普洱分队与小朋友合影
(图片来源: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公众号)
一代又一代人,一步又一步前进,我们在追求与实现平等的路上永不停息。《庄子》里曾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众生平等,自立自强,灵魂的芳馨也自会四处飘溢。
查看更多详情,请扫码关注西南大学服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