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华:砺剑班让我梦回军营

▲罗泽华,2016级西南大学体育教育学专业学生
2017年,罗泽华在云南西双版纳正式开启了为期两年的军旅生活。
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接壤,罗泽华的日常工作便是在边境线上巡逻,维护边境稳定。在服役的两年里,他在七十余公里长的边境上累计巡逻两百余次,而一次巡逻,相当于绕西南大学跑80圈。
“仔细清理界碑周围,确定界碑的完好程度,再安全返回,我们的一次巡逻任务也就圆满完成了。”这样一次完整的流程要持续两到三天,他们必须自带干粮和帐篷。“但是所有的巡逻都是为了领土完整,没人走的路我们得走,没人做的事我们得做,因为我们是边防战士。当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罗泽华说。
除了巡逻的任务,罗泽华在部队的日常训练也并不轻松。
部队会定期组织拉练。每个人需要负重35公斤——这差不多是一个9岁小孩的重量——走将近30公里,期间只有喝口水的休息时间。
“有一次连队比武比赛做引体向上,我硬着头皮拉了32个,”罗泽华回忆道,“我们做引体向上身体是不能有摆动的,只能硬拉,考核的时候还会给你拉条线,限制你的身体移动范围在30公分左右。”在班长和战友的鼓励下,罗泽华撑到了37个。当他下杠的时候,整个手掌都被磨破了,鲜血隐隐往外冒。在这次比赛中,他获得了对于他来说有深刻意义奖项——旅级优秀义务兵奖项。
罗泽华所在连队的清明祭奠英烈活动曾被央视报道,谈到此事,他的神色却有些黯然。原来,以前队伍巡逻是不带实弹的,因此在一次突发情况中为了抵挡不法分子的侵入,一些同志用身体筑成了人墙,三名战士和一条警犬壮烈牺牲。当罗泽华和队友们来到烈士墓缅怀他们时,心中哀痛难以言说。
当被问到如果遇到这件事他会怎么做时,罗泽华坦然地表示:“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边防战士,在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肩头的责任就不会再允许我们有畏难害怕的表现。如果身份对调,当初是我,我也会毅然决然的冲上去,寸土不失、寸土不让,这是边防军人的职责和荣耀所在,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守住脚下土地的安宁。”
2020年,罗泽华参与首届砺剑班组建工作并担任班长。“即使没有砺剑班,我和众多退伍老兵也会去做一个迷彩组织,我们想要去回报社会,想要为人民服务,想要散发我们军人的余热。”
作为首届班长,罗泽华的日常工作是组织进行班级成员遴选、制定和实施班级的管理办法及训练计划。2020年,罗泽华带领砺剑班成员制定了西南大学国情公开日的展示方案,向西大学子展示砺剑班的训练;2021年,罗泽华参与制定并表演新生军训的结束汇演。
“在砺剑班,无论是带班训练,还是大家一起探讨军事动作,都让我有很大的满足感。平时也会训练,虽然强度不比部队大,但每次训练,都让我梦回军营。”罗泽华说。
杨淼焱:砺剑班让我不忘初心

▲杨淼炎,18级商贸学院学生
如果说罗泽华的军旅生活扎根在崇山峻岭,杨淼焱的绿营时光则横亘于澎湃海疆。
三年前,作为大一新生的杨淼焱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新生军训时教官们飒爽的英姿点燃了他心中的军人梦想。经过层层选拔,2019年杨淼焱正式入伍,服役于广东珠海中国人民解放军31644部队311旅,该部队主要负责广东珠海海岸的防守任务。
“参军入伍是我从未后悔过的决定,在部队相识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我生命中的启明星。”杨淼焱在军队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生日,当时他任职通讯员,被队长派去整理内务迎接检查,走之前他对炊事班的同伴说一定要给自己煮一碗最好吃的牛肉面,结果那次任务一直到深夜一点才完成,匆忙赶回宿舍时,室友们仍等着陪他过生日,牛肉面已经凉了,但杨淼焱的心中却是暖烘烘的。
“入了部队真的开阔了我的眼界,也磨练了意志。”杨淼焱说。2020年7月,杨淼焱参与了安徽池州青阳县的抗洪救灾工作,期间辗转一个多月,途径四地,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晚上七点到达目的地,他们还没来得及打开铺盖,刚卸下物资就又被安排坐上了车,前往大堤。晚上十一点终于达到大堤,这里,在上东长大的杨淼焱第一次见到洪水,见到水面上突兀冒起的楼宇,见到一层层堆叠起来阻挡着水流的沙袋。他回忆道:
“小镇颠簸的道路车辆已经没办法通行了,所以我们下车列队跑步向着大坝的方向前进,这时,路边的男女老幼突然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没有人讲一句话,开始望着我们的队伍鼓掌,听着掌声和战友们愈加坚定的脚步声,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觉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军人了,第一次感觉自己实实在在的履行了授衔时的誓言,保护了人民的安居乐业。
退伍归来,杨淼焱积极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到学业中,他为人奉献的良好品质依旧彰显,还发挥自己学习的的军训技能,参与了学校的疫情防控组织和心肺复苏培训。“我喜欢滚烫的军营,不是因为举枪瞄准射击打靶的帅气,而是部队中实实在在的生活和经历。”杨淼焱说。
卢海军:砺剑班是我的缓冲带

▲卢海军,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
相比之下,卢海军的记忆中既没有盘枝虬结的雨林,也没有水天一色的汪洋。2018年陆海军入伍参军,进入南疆和田武警部队,被塞外风沙常年肆意磨搽着的灰色小岗楼,是他坚守了两年的地方。
2020年,卢海军退伍重新回到学校。退伍之后,陆海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身边的人与自己年龄、心理上有差距:“因为部队生活的封闭性,退伍回来之后跟其他同学打交道,听到他们聊的话题,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哑巴’。”比起部队里的训练,重新融入大学校园生活似乎更让他手足无措。
同年9月成立的砺剑班让卢海军找到了适应校园生活的“窗口”,卢海军成为首届砺剑班训练组副组长,此后又连任两届班长。
卢海军说:“退役士兵回来以后在这里有一个缓冲,(把砺剑班)当做退役学生之家。”
这里,有用身体把训练场草地磨出一道道印迹的学员,有脚上磨出了血泡依然咬牙完成半马训练的学员,有练倒功胳膊肘掉了一整块皮也不吭一声的学员……退伍的老兵们在训练场上过渡、缓冲,砺剑班成为他们心灵的归属地。
卢海军带领学员们做一分钟俯卧撑,引体向上,3000米长跑的测试。日复一日,卢海军似乎回到了以前部队标准化训练的日子: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时,一直站在他们身旁,双手护在学员身侧不曾放下,直到他安全完成训练双脚踏实落地;3000米测试完,矿泉水只剩下了一瓶,他当机立断:“刚刚跑完也不能喝太多水,我们传下去,每人抿一口。”
砺剑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一周有六天都安排了训练,即便下雨也要录制自己进行俯卧撑、深蹲等基础训练的视频并发在群里相互监督,保证训练不间断。
这样的训练对卢海军来说是亲切的、满足的:“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一帮好兄弟,在我们砺剑班,我就感觉像找回部队那种感觉,更多的时候是感觉跟一帮小兄弟跟一帮大兄弟在相处。”

▲从左至右依次为:罗泽华 杨淼焱 卢海军
夏日的傍晚,太阳已经落下,暑气却还未褪去。蝉不知疲倦地长鸣,草地上蒸腾起霭蓝色水汽,模糊了远处的树林。路灯还未亮起,学员们已经三三两两来到训练场,笑闹声如雏鸟啁啾。这个特殊的班级,一头系着学校,一头连着军营。
“希望砺剑班能够一直坚守初心,刻苦训练,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砺剑破长空!” 罗泽华说。
查看更多详情,请扫码关注西南大学服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