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赵玉芳代表:加强长江上游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育
发布时间: 2023-03-11 00:00  作者: 刘新吾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   浏览次数: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西塔学院院长赵玉芳表示,生物资源和生态保育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产、生活与生命健康的战略资源和复合系统,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石。

在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中,长江上游包括中国西南山地、喜马拉雅两个热点区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系统独特;我国三带两屏国家战略中,长江上游位于“两屏”(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核心区,生态安全重要性特别突出;长江经济带建有大熊猫国家公园、川藏铁路、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生态保护重要性尤其突出。

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人口-经济-生物多样性-生态”如何协调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此,立足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保育研究,阐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的格局、演化过程和濒危机制,提出热点区域特色生物资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揭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开发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的关键技术,可为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提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方案。

赵玉芳认为,要解决长江上游生物资源急剧衰退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需要摸清长江上游生物资源家底,合理有序地开发,尽快建立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专项修复制度,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是开展长江上游生物资源普查,建立长江上游生物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全面摸清楚长江上游一般资源和珍惜物种特有生物资源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长江上游生物资源修复专项行动,针对一般生物资源,在有效养护的前提下合理开放利用,针对珍稀物种特有生物资源,加快实施珍稀物种拯救行动计划,逐步改善珍稀物种的濒危程度,长江上游物种的多样性。

二是开展长江上游生态保育专项行动。针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梳理和掌握各类生态环境隐患和风险,做好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长江上游生态保育专项行动:通过科学调度、优化资源配置和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修复因水域污染、工程建设、河道(航道)整治、采砂等人为活动遭到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长江上游生态功能的完整性。

三是设立川渝共建“长江上游生物资源与生态保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立足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川渝地区优势科研队伍,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批准川渝两地联合建设“长江上游生物资源与生态保育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长江上游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育提供科学基础。

责任编辑:刘新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