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日报】研究如何防控农林外来入侵物种 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渝启动
发布时间: 2023-02-28 00:00  作者: 李志峰  来源: 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你听说过橘小实蝇、番茄潜叶蛾、长芒苋、加拿大一枝黄花、猕猴桃溃疡病吗?它们都是当前比较典型的农林外来入侵病、虫、草。2月28日,重庆日报记者从西南大学了解到,由该校植物保护学院蒋红波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新发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种群暴发、维持与灾变机制”于日前正式启动。

未来三年,他们将对我市典型的外来入侵生物进行解析,寻获阻断入侵物种致害的分子靶标,丰富我国农林生物入侵研究的内容。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生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如今,外来物种入侵与气候变化已成为并列的两大全球性问题,事关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当前,如何高效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也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难题。

“重庆虽然是西部内陆城市,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依然存在。”蒋红波介绍,近年来,受商品调运数量增加、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或疑似入侵物种明显增加。此外,来自其他省份的外来物种也呈现出扩散蔓延之势。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市38个涉农区县共完成901个乡镇实地踏查、746个乡镇样地调查,初步发现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或疑似入侵物种208种。

“在外来种(包括引入种)中,若新环境没有天敌控制,加上旺盛的繁殖力和强大的竞争力,外来种就会变成入侵者,排挤环境中的原生种,破坏当地生态平衡,甚至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如何遏制外来物种入侵?蒋红波认为,对此问题应引起关注但不必过度恐慌。不同入侵物种的治理方法不同,首先要加强海关防控,提高检疫水平,将生物“入侵者”阻拦在国门之外。其次,要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等技术手段,随时跟踪掌握外来物种的动态,做到严格登记、审查、跟踪管理, 针对可能出现的有害趋势,及时采取集体扑灭等防控措施。

据悉,该项目将解析包括但不限于橘小实蝇、美国白蛾、番茄潜叶蛾、长芒苋等外来入侵生物,利用种群生态学、分子生态学、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手段,研究农林业重大/新发入侵物种的表观调控、寄主识别与互作机制等问题,力争为创制入侵物种新型防控技术提供科技支撑。

据了解,蒋红波团队已经在我市各个区县设置了橘小实蝇等入侵物种的诱捕点,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团队还对番茄潜叶蛾危害的茄科作物主要产区进行了考察汇总,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新闻多一点

植物保护专家

教你认识五种农林外来入侵物种

重庆已发现哪些外来入侵物种?

2月28日,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蒋红波教授介绍,经过植物保护专家们多年的田间地头和一线普查,了解到在重庆出现过的外来物种主要为橘小实蝇、番茄潜叶蛾、长芒苋、加拿大一枝黄花、猕猴桃溃疡病等五种病、虫、草。

01橘小实蝇

原产于亚洲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橘小实蝇,主要为害柑桔类果树的果实,常以幼虫在果实内取食蘘瓣危害,致使果实未熟先黄,提前脱落,丧失食用价值,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

蒋红波称,橘小实蝇于1911年初首次入侵台湾地区,目前已扩散至我国湖南、四川、重庆、贵州、福建等18个省(区、市),并表现出从南至北递次推移的扩散趋势。当前,在我市黔江区、九龙坡区、北碚区等均有发生为害。

02番茄潜叶蛾

番茄潜叶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茄科植物,尤其喜食番茄、马铃薯和茄子。它起源于南美洲秘鲁,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入侵害虫。常以幼虫潜食叶片,或蛀食果实、嫩茎、嫰梢、花萼、花瓣等,影响光合作用,使叶片皱缩、褪绿、干枯、植株衰弱,乃至整株死亡;潜食、蛀食造成的伤口诱发次生菌寄生,促使果实腐烂、脱落。

蒋红波介绍,番茄潜叶蛾于2017年首次在我国新疆被发现,后迅速扩散至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甘肃、内蒙古等13个省(区、市)。

03长芒苋

长芒苋是一种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国西南部至墨西哥北部,株高可达200厘米,雌雄异株,单株可产生上万粒种子。

蒋红波说,这种植物于1985年在我国北京市丰台区首次发现,后在京津冀扩散蔓延,成为路边、农田、废弃地等的常见杂草。目前,长芒苋在河南、山东、辽宁、四川、重庆等省(自治区)也有分布。

04加拿大一枝黄花

加拿大一枝黄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危害却不小。这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花果期7-11月,喜阳光充足和凉爽高燥的环境,以种子和根状茎繁殖,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主要危害果、茶、桑树,还侵入低山疏林湿地生态系统。

蒋红波说,20世纪30年代中期,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在我国上海、南京等地引种,上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我国常见的恶性杂草,严重破坏了乡土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入侵性杂草,常生长在河滩、荒地、公路和铁路沿线、农田边、城镇庭院、农村住宅四周、开阔地。

05猕猴桃溃疡病

猕猴桃溃疡病对很多果树种植农户来说并不陌生。蒋红波介绍,这是一种细菌性溃疡病,主要危害中华猕猴桃等猕猴桃属植物。病原菌通过伤口、皮孔、叶痕侵入枝干的薄壁细胞组织,在这些组织中繁殖并产生胞外多糖,被侵染的组织坏死,形成溃疡斑,常危害猕猴桃的主干、枝蔓、新梢和叶片,极易造成植株死亡。

据悉,该病于1985年在我国湖南东山峰农场首次出现,并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蔓延到我国多数猕猴桃栽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