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民族研究社团第三届联合学术大会(2022年)暨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促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会长赵勇委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教授宣读致辞。西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卫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所长王延中研究员,11家国家一级学术社团的近40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部门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主持。在石亚洲校长代为宣读的大会致辞中,赵勇主任指出,推进民族研究“三大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党的民族工作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每一个民族研究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但也要看到,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还有不少短板亟待补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不少理论难点需要攻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不少方面有待深入。张卫国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西南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重点指出了学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学科建设进展和工作规划。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赵天晓在致辞中指出了举办中国民族研究社团联合学术大会的设想和进展,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三大体系”,在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升学术社团建设水平,提升中国民族学国际影响力的三大工作目标。
在主旨发言阶段,13位受邀专家围绕大会主题,从5个方面做了精彩而深刻的发言:一是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系统的理论思考;二是就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学“三大体系”构建进行深入探讨;三是聚焦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真知灼见;四是深入讨论共同体历史演进中的语言、文化等要素及其重要作用;五是着眼于共有精神家园构建,讨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和社会教育实践。
闭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王锋研究员指出,本次会议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召开,充分体现了民族学界的初心使命和时代担当。与会专家学者的诸多思考、建议和探索必将为中国特色民族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服务新时代民族工作发挥积极的学术引领和实践推动作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国民族研究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民族工作者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发有为,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汉鑫)
责任编辑: 邹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