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年会暨“新时代教师发展--共创未来 ”论坛在线上拉开帷幕。来自中芬两国3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教师发展——共创未来”这一主题,就新时代科教事业发展与创新展开交流研讨。

▲论坛线上开幕式。 西南大学供图
在以《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现实审视、面临挑战与调适策略》为题的主题报告阶段,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教授提出,我国教师群体总体工作强度偏高,但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教学性工作投入度低,“具体表现在,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工作挤占个人时间;行政人员供不应求,行政兼职普遍存在;日常工作重复性、无序性较高,高消耗、低产出。”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李广建议,一方面要减少非教学工作,落实教师减负政策,另一方面,学校也要转变管理模式,凸显人文情怀 。此外,教师主体也要从提升投入感、提升效能感、提升成就和幸福感等方面积极应对。
围绕“智慧型教师的培育路径”主题,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在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智慧型教师应该具备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交往能力等四种核心能力,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统一的过程。
“职前教育阶段要在综合素养课程、大学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实践训练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等打下扎实基础。职后教育则包括环境适应、职业规范、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实践反思的锻炼和经验积累。” 陈时见表示,智慧型教师需要在教育创新探索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本次论坛还设四个分论坛,中芬两国专家、学者分别就“新课程与新教学”“数字世界中的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与学习共同体”“中芬教育合作经验分享”等主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和热烈讨论。
本次论坛由西南大学和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西南大学西塔学院、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和全球教学创新网络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