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28日,第五届新时代乡村建设论坛在渝举行,30余名来自市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乡村基层工作者们齐聚一堂,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以《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新格局》为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他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山水田林湖草沙等生态资源空间立体开发,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与金融创新结合,解决金融下乡的难题,让增加的全产业收益留在县域、村域中,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如何以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认为,县域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要发挥好县域生态科技对乡村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化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发挥好县域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及产品价值实现能力。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支持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并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要立足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推动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产品价值。在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方面,要运用现代科技,加强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创新产业模式和发展思维,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受访者供图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以《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新格局》为题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受访者供图
北京乐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廖晓义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作了题为《产教社融合的乡村振兴服务创新》的报告。她说,乡村振兴要把握乡村治理和人才振兴两个重点,通过社会系统建设、教化系统建立、农村产业发展,重建乡村信誉系统、乡村传播系统、乡村触达系统,创新家、教、社融合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激活内生动力、连接城乡情感、增强乡风文明,打造“共富乡村、家风建设、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亮点,共促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此次论坛在北碚和巴南两区设了五个分论坛,参会专家学者们还将分别围绕“两山”“两化”与高质量发展,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艺术赋能和文化振兴等主题进行演讲和讨论。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振兴探索丛书》也同日发布。“这是一套大众可读、实践者可学、管理者可用的乡村建设通俗读物。”西南大学出版社与期刊社党委书记杨毅介绍,该套丛书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组织,结合温铁军教授团队21世纪以来在乡村建设各领域的实践探索,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专家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后编写而成。

在论坛上,举行了《乡村振兴探索丛书》新书发布会。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论坛”由西南大学联合多家机构于2017年发起,旨在响应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深入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的有益历史经验与当代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