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历史影像|候光炯:把智慧献给党和国家
发布时间: 2022-10-20 00:00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浏览次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学奠基人、西南大学已故教授侯光炯(1905-1996),上世纪70年代,以古稀之年,蹲点四川长宁县农村17年,搞土壤研究,推行自然免耕法,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是候光炯的田间归来照。竹椅,茶几,木桶,一双沾满泥浆的筒靴,一双布鞋,一顶草帽……和那个年代的普通农民大爷没什么两样。然而,他拿起茶几上的青苗样本凝神专注的神态,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农业科学家。

侯光炯于1956年2月28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天起,他连续写了一百余天的日记。记录自己入党后的心里路程。入党第一天的日记里,侯光炯写到:今天,是我的新生命开始的纪念日,从今天起,我要把我的智慧、力量和生命都交给党……我要做一个好党员,一个名副其实的土壤学家和一个党所期盼的知识分子”。侯光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自己对党的承诺。这部手写日记被评为庆祝建党百年川渝地区档案馆百件红色珍档。

候光炯院士蹲点长宁搞科研期间,和农民打成一片,既指导农民生产,又经常向农民虚心学习。蹲点岁月里,他没有什么节假日,有好几年春节都在乡下和农民朋友在一起。他总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所以常常是工作到凌晨3点半。他还给自己的助手和学生说,搞科研就得有这种“三点半精神”,更重要的是,他觉得是欠人民太多了。他在日记中说“债是要还的,我这辈子,人民给我的太多了,只有拼上老命才能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