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方连续奋战,8月25日晚11时,北碚区与璧山区交界火场明火已得到有效封控。记者从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获悉,在扑救这场山火的几天时间里,学校师生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扑灭明火奉献了“积沙成塔”的作用。
外籍教师帮忙组装50台油锯
“老福,好样的,北碚人民谢谢你。”在救火志愿者队伍里,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专业副教授福兰课格外打眼。一来二往,大家都和这名亲切又有着一身大力气的外籍教师熟络了起来。▲西南大学师生志愿者在扑救山火现场服务
福兰课说,8月21日晚,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的山火刚烧起来时,他就隐隐约约感到一些担心,“北碚已经干旱了很长时间了,当晚的风又特别大,我觉得山火会蔓延起来。”
22日早上,福兰课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个志愿者召集令,歇马街道需要40名会维修和使用油锯的中青年志愿者。在美国,福兰课就有熟练操作油锯的经验,他想着自己应该能帮上忙,带着几套简单的换洗衣物和急救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到了集合点后,工作人员向福兰课等安装油锯的志愿者发了很多盒子,这些盒子里就躺着待组装的油锯。“组装油锯是一项技术活,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组装。完了还要往里面加汽油,再进行测试,待测试合格之后才能用。”福兰课和其他几个志愿者一起,保质保量地组装了50台油锯,这些珍贵的油锯都被送到了灭火一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来重庆已经4年了,深深地喜欢这座城市,我希望和它一起共渡难关。”福兰课说,今后自己还将继续为建设重庆贡献力量。
碰到熟人,有力气的时候便鼓励打气,没力气的时候就相视一笑,也算是互相给了一份力量
除了福兰课,从21日晚到26日白天,西南大学共有百余名青年学子和教职工加入到救火现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中,有如“巾帼不让须眉”的西南大学出版社女职工扶摇,在物资中转站帮忙搬运调配物资,到火场一线排查扑灭余火;挂职北碚区团委副书记的学校学生工作部管理科科长朱凯,连续几天一直在统筹人员和物资运转;食品科学学院团委书记黄晔专门借了一辆小皮卡拉货,运输物资;体育学院办公室主任严瑞发挥自己经常踢足球的体力优势,一趟又一趟地骑着踏板摩托,为救火队员们运送矿泉水。

▲西南大学师生志愿者在扑救山火现场服务
正如其中一位老师讲述,在救援的路上,经常遇到熟悉的面孔。陈小虎博士在运矿泉水、体育学院黄晓灵院长拿着话筒组织队伍,声音都喊哑了;还有很多青年学生在后方帮忙整理输送物资……师生们打趣说,大家肩挑背扛运物资上山,有时候碰到熟人,有力气的时候便鼓励打气,没力气的时候就相视一笑,也算是互相给了一份力量。

▲西南大学师生志愿者在扑救山火现场服务
“追风骑士”奔走在4个营地 退伍教师开着越野沙滩车运送汽油
虽然远在大学城,但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也积极参与到救火行动中来。
“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了,也没数过。”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2018级书法班学生丁云骢,也是此次救火志愿者中的“追风骑士”。从8月24日凌晨开始,接送消防员、运送物资,丁云骢一遍又一遍地做▲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志愿者在扑救山火现场服务
由于他的车不是山地摩托车,而是车身较重、轮胎较滑的赛车,车子本身无法捆绑货物只能靠背,这导致他开着摩托车在爬坡时更为费力,也更加危险。具体跑了多少趟,他自己也不记得。他只记得期间总共跑了四个营地,哪个营地需要帮忙,他就站出来,“需要摩托,我有摩托,我就冲。需要人力搬运,我年轻有力气,有一分力就出一分力。”
“重庆男儿流血不流泪,绝不拉稀摆带,齐心协力共铸钢铁长城。”8月26日凌晨,结束山火救援的四川美术院学院实验中心教师张智光,在朋友圈里写下这句话。

▲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志愿者在扑救山火现场服务
原本正在休假的他,得知北碚发生山火后,便坐不住了。“摩托车一趟一趟背,好辛苦,这啷个得行?”随即,他与平日一起驾驶越野沙滩车的朋友前往山火地进行支援。
“重庆男儿流血不流泪,绝不拉稀摆带,齐心协力共铸钢铁长城。”8月26日凌晨,结束山火救援的四川美术院学院实验中心教师张智光,在朋友圈里写下这句话。
▲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志愿者在扑救山火现场服务
张智光告诉记者,他驾驶的越野沙滩车载重强,且攀爬力和灵活性强于一般汽车,对运送物资来说无疑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和摩托车不同,越野沙滩车本身普及性低,现场不到40辆,为了能将物资尽快送达,张智光每次都将车装得满满的,仅一趟就能给挖隔离带的志愿者输送200升左右的汽油。
陡峭的山路,弥漫的黄沙,还有灼热的高温,200升的汽油无疑是个“定时炸弹”,当记者问张智光是否害怕时?他坚定地说:“怕啥子,这是我该做的!我2001年曾在部队参加抗洪救灾,是退伍军人。若有战,召必回!”曾是绵阳高炮旅汽车兵的他,2002年退伍后进入四川美术学院任职。
“这是我们自己的城,我们不冲哪个冲?”说这句话时的张智光,语气里带着重庆人特有的豪迈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