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环球网】师者仁心!扶贫路上搭起“寻亲桥”
发布时间: 2022-08-02 00:00  作者: 岑雨濛 张宸歌 胡孜  来源: 环球网   浏览次数:

秉持初心,为民谋福。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师李涛,在带队参与脱贫攻坚第三方精准评估的过程中,始终用心、用情、用智、用力帮扶贫困群众,把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架起一座“寻亲”桥,帮助近20年身处异乡的妇女找回故土亲人。他践行党员初心、师者仁心,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为人民谋幸福的动人诗篇。

寻亲之“因”——评估工作的使命感

2018年年底,在重庆奉节参与脱贫攻坚入户调研时,他了解到当地一位有精神疾病的村民王代香,于10多年前与家人失联。王代香在奉节,她的爱人也是低保户,属于农村低收入群体。由于王代香本人长期失联、没有户口,无法享受当地帮扶政策,家庭比较困难,李涛及其团队便想通过寻亲,帮助王代香找寻失联亲人,同时也能解决王代香的户口问题,让她能够享受政策,改善生活状况,帮助其实现脱贫。在得知她的精神状况以及渴望回家的愿望后,李涛更加坚定了帮助她寻找亲人的想法。

寻亲之“难”——多方援手温暖共助

起初,面对精神状态不太稳定的王代香,他感到一筹莫展,“这个过程最大的困难就是由于王代香精神时好时坏,提供的线索不是很明朗,导致我们在前期寻亲过程中走了一些弯路。”通过多次反复交流,李涛很快发现,情况可能想象中那么糟糕,他说:“我们发现她会写一些字,然后我们让她写了家在哪儿。她当时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安徽颍上县,另外一个是重庆的鹤嘴岩。”总算有了一丝线索,他马不停蹄地四处打听,可惜信息有限,寻亲任务仍然毫无进展。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虽然整个过程充满了坎坷,他还是很庆幸,“这一路走来,有许多党员同志、脱贫攻坚干部积极帮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感谢奉节县扶贫干部陈小梅坚持,团队廖和平老师的支持,以及奉节县和合川区乡村振兴系统的干部,一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寻亲之“果”——历经艰辛终于圆满

2022年4月,李涛又将之前收集到的线索进行了重新梳理。经过不懈努力,7月25日,在奉节县平安乡干部的陪同下,王代香回到了双凤镇老家,随后双凤派出所民警上门为其抽血进行DNA鉴定。鉴定结果显示,王代香就是当地失联的人员!

3年多以来,李涛帮忙王代香寻亲的道路充满坎坷,当看到她们家人团聚,他感到由衷的欣喜。他说:“那一刻,感觉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能够让她80多岁的母亲在有生之年再见到亲生女儿,让母女不再有遗憾,我们真的很高兴”。

寻亲后续——不忘初心再出发

在脱贫攻坚第三方精准评估和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中,李涛从偶然的发现到锲而不舍的坚持,终于搭起了这座“寻亲桥”,源于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心系群众,关爱群众,为群众纾困解难。李涛说,这条“寻亲桥”虽已搭好,但是还未走完,在找到王代香的母亲之后,他还会继续帮助王代香寻找她失联的子女,把这条寻亲的道路坚持下去。

坚守党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李涛的心声,也是无数西南大学教师参与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坚定而温暖的承诺。(文图/岑雨濛、张宸歌、胡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