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频道】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7-18 00:00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重庆频道   浏览次数:

数字中国建设新长征进军号已奋力吹响,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正面临百年大考。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进展情况。自开通以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始终坚持以扩大优质资源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为主攻方向,着力建设“三横”(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三纵”(德育、智育、体美劳育),构建出面向学生、学校、社会成员的服务格局。为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自我革新,实现突破,西南大学师生展开了对话。

聚焦教师研修板块——激活多维智能、集群效应、新样态

研究生刘文迪:为更好服务教师教育教学与专业发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增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师研修”相关板块,汇聚了优质学习资源,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也为有组织的教师研训服务等,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举措?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研修”板块的增设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论述的重要回应,更凝聚着教育的强大合力,深度改变了教育教学生态。

首先,打造学习场域的多维智能。“有培训就有资源生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融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设置“院士讲堂”栏目、新增“国培示范”栏目、“名师名校长”栏目,上线虚拟教研室,共享优质资源,协同教研,促使教师从教学组织者转换为研修学习者,从知识能力取向的教学意识,上升为素养立意的课程意识,在多维空间中交互学习体验,触摸教育脉搏。

其次,引发课题研究的集群效应。“有名师就有辐射带动。”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究力”现已成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能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研修”板块汇聚职业院校教师研修项目,发布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的培训项目、校企联合攻关课题等,联动全国各地区教师共同撬动教学成果的厚积薄发,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的迭代演进。

最后,催生教师发展的新样态。“有学习就有个性服务。”大国发展,呼唤良师,“教师研修”板块为教师提供查询学习情况、推荐资源以及自主选课等个性化服务,体系化、模块化的教师研修精准对标教师发展,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多元化与全面化,遵循教学改革落地的底层逻辑,形成了多方联动的教师发展整体推进机制。

共建智慧教育生态——践行主动对接·深化应用·积极应变

研究生刘文迪: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落实“双减”工作,深化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更为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的资源服务教育教学。您认为各地应如何全面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育部怀进鹏部长提到,“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教育的中国范式。”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升级革新将有助于将静态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改革动能,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因此,全国各地应守正创新、汇聚众力,共建智慧教育生态。

一要主动对接,实现平台区域全方位覆盖。各省应合理引导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对点帮扶,以教育信息化为途径,开辟“线上结对、网上帮扶”新通道,如河北省结合国家平台,提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使用效果,助力解决贫困地区教学问题,实现了“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形成多元主题参与的良好资源供给生态。

二要深化应用,发挥数字教育资源效益。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主动融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发展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再至高质量的跨越实现。如保定市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优势,利用平台的体育锻炼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足球、啦啦操等多个活动项目,弥补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浙江省更是上线“四点半课堂”“浙里问学”“艺术互联网学校”三大应用,深化应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三要积极应变,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加大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力度是构建优质平台的有力彰显,浙江省较早启动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工作,上线品德修养、科学创造、体育运动等在线课程;江苏省开展“点播课堂”“家长课堂”与“互动课程”。二者均在求同存异中实现资源联动共享,弥合了城乡“数字鸿沟”,实现了区域内的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插上翅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不断折叠空间,打破地理区隔,跨越山海为学生未来发展和教师高质量发展搭起一座桥梁。我们应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广阔的视野、更务实的行动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践行初心使命,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铺就一条星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