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日报客户端】西南大学师生对话《中国大学生婚育报告》
发布时间: 2022-07-01 00:00  作者: 董小玉 陈印  来源: 重庆日报客户端   浏览次数:

微博豆瓣app的使用会影响大学生婚育观吗?大学生更偏好生女儿吗?女性选择配偶更看重颜值还是人品?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发布了《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其中一些调查结果火速挤占各大热搜榜,引发广泛讨论,西南大学师生就此展开了对话。

婚育观的多元与包容

研究生陈印:据《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指出,61%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会结婚,32%的大学生表示顺其自然,只有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结婚。“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传统家庭观念,在接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群体中表现为人生的非必要选项,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中国传统婚姻观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您如何看待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婚恋观的转变?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对于部分z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结婚不再是每个人的人生必选项,相较于传统的婚育观念,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选择结果也更加多元包容,这其实是一种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理智进步。亚里士多德曾言“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在这个“单身资本越来越雄厚”的社会,z时代的大学生们对待婚育显示出更加理智谨慎的态度,例如在“促进结婚意愿的因素”选择上,受访大学生们更重视婚姻带来的精神情感支持。他们往往更注重在对自身需求进行理性审视,对社会环境进行认真考察后,选择成立家庭,而不是抱着为了结婚而结婚的顺从心态,拒绝用未经过深思熟虑的结婚来逃避当下的焦虑,婚育的基础价值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

报告中抽查的学生群体正好为年龄20岁左右的z时代青年,出生于网络信息时代,带着“网生代”“数媒土著”等标签,他们在网络的漂流中,所遇皆偶遇,所见皆虚见。复旦梁永安教授说:“现在的人分手能力,远远大于相爱能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对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婚育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挚情感观正在遭到层出不穷的明星丑闻、网红八卦的冲击,而社交网络上无孔不入的浮躁的恋爱观,使部分大学生对恋爱、婚姻抱着轻浮、消极的态度,这是值得警惕的。

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

研究生陈印:在“促进结婚意愿因素”选择中,女大学生更关注婚姻在情感与物质方面带来的支持功能;在“生育政策”的需求上,女大学生选择最多的是“工作支持”,这些调查结果都显示出受访女大学生更在意婚育对于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您如何看待报告中显示出的当代女大学生婚育观念的转型趋势?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在传统社会价值观下,女性在家庭婚育层面一直扮演着牺牲者的角色,并且长久以来为伦理道德所默认,进而演化成为女性自身内化的行为准则。但现代社会为女性的自我发展提供了生长土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更是以个人本位的思维逻辑来重新审视传统婚育观,认识到作为女性,她首先应该成为自己,其次才是谁的女儿、妻子、母亲。报告所显示出的女大学生在婚育观念上的转型趋势,只是当代女性意识觉醒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逐渐汇集的女性呐喊正在被社会所听见,所正视。反映在近期影视创作中,《我们的婚姻》《亲爱的小孩》等多部大热的女性议题影视作品,聚焦于女性的婚育、职场困境,反映出女性渴望独立的美好愿景和残酷现实的巨大反差,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一笔属于自己的酬金,才能真正拥有创作的自由。”女性作家伍尔芙在百年前的话语,穿越时间,激励着当代女性坚定地走在认识自我,找寻独立的坎坷道路上,以生命激情为墨,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壮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说:“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女性独立不能只停留在理想层面,要让女性真正地挣脱镣铐,自由驰骋于广阔天地。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努力。他们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要重视大学生群体在婚育方面的态度,科学引导正确的婚育观念,才能孕育无限希望,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