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三位来自台湾交通大学的学生在一次欧洲旅行中受到启发后,发起了“美感细胞教科书再造计划”,试图通过对台湾省教科书的设计改版,将美术馆装进孩子的书包里,将美感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灵里。
研究生陈印:台湾“教科书再造计划”自2013年开始,在近十年间推动了多版教材的设计改版,其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21年与Bito工作室合作推出的《国文》系列课本。Bito影像设计团队,由刘耕名导演创办。它集结了导演、设计师、艺术家、插画师、动画师、广告文案等各领域专业人才,作品横跨平面设计、广告影像、展览策划、互动科技,屡获多座国际设计奖项。公司口号是:“为更好的未来而设计”。《国文》系列六本教科书的封面极富东方色彩的古代六神兽为内容主题,以现代卡通的几何图案为表现方式,将课本一字排开自由连接起来,宛如一副徐徐展开的中国古典卷轴。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传承与创新并进的设计理念?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麒麟、白虎、玄武、朱雀、腾蛇、青龙”六个神兽形象来源于远古氏族时代的图腾,是原始巫术礼仪的延续和发展,进而符号图像化的产物,凝聚着远古人类在自然形式中积淀起的社会意识,在感性自然中发展出的理性认知。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氏族图腾穿越时间长河并以现代的形式谱绘于儿童文化教育的底本上,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的同时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次改版中,虽然以古老图腾为设计灵感,但是Bito工作室用明艳鲜活的视觉创意和独具匠心的氛围营造,采用现代卡通和几何形状为主要组合元素,对远古图腾进行分解与再创造,实现现代审美化的改编,使其更符合当下孩子们的审美趋势。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国文》系列教材的成功改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枯燥乏味的典籍中解放出来,融入到日常教材的“文化母乳”中,在潜移默化间开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纯正美感的获得;将文化传承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有助于从起点培养孩子深厚的文化涵养,铸牢支撑其一生的精神源泉。相较于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传播渠道,教材作为普及度最广、最公平的重要媒介,对于它的改造编排应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来自中国台湾省的三位青年用《国文》系列教材撬动社会的传统认知,“美感细胞教科书再造计划”用创意和传统文化为孩子们插上美育的翅膀,让我们看到审美化教材设计的多样性和重要意义,同时,也促使我们对当前教科书插图设计的隐性审美教育有所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