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日报】关注国际博物馆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西南大学共创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5-18 00:00  作者: 韩毅  来源: 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今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重庆日报记者从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与西南大学深化合作共建座谈会获悉,该馆、校将共同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并致力把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岩革命精神研究开发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

▲座谈会现场。记者 韩毅 摄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而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因此,博物馆与高校合作无疑是应时之需、应势之需、应民之需。事实上,自2012年开始,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与西南大学就签署协议,在科学研究、教育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双方共同设立了“西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西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西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共建了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系列思政大课,以及联合开展党史学习活动、红岩精神学术研讨会等。

如,双方共同承办了中俄纪念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13个国家或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集一堂,以学术讨论方式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主办了红岩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学术研讨会,把红岩精神置于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谱系之中,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历史使命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研究等。

共同参与了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特色旅游文化传承和挖掘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该项目实现特色文化实景和数字化展演作品4部,获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共2项,获得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1项,拍摄影视作品5部,发行特色文化出版物30套,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发表学术论文共15 篇,编制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成果颇为丰硕。

双方还编撰《红岩精神》《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学生红岩精神现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故事读本》《最后的58天》等30余种图书,引发了红岩精神轰动性传播效应。

在教育实践方面,西南大学5万余人次的学生走进红岩,开展了红岩研学实践活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倾情打造的思政大课——“红岩革命故事展演”也走进西南大学,为师生们带去一堂别样而生动的“思政课”。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成立了“红岩班”,有效发挥了红岩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阵地作用。

接下来,双方将联合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实践示范方面的协调发展;深化拓展革命文物教育功能,打造层次丰富、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品牌;加强人才的联合培养,培养革命文物研究与实践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青年后备人才;构建多学科交叉、跨领域融合、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革命文物研究新格局。

“我们的目标是,致力把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岩革命精神研究开发高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建成红岩精神铸魂育人体系、革命文物红岩革命文化学术交流重要平台、红岩革命资源共建共享中心。”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红岩干部学院院长朱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