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地种植的马铃薯到了收获的季节,邀请大家都来参加收薯实践。”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向全校师生发出的这份邀请,得到了热烈的回应。5月7日,来自全校各学院不同专业的72名同学代表深入田间劳动,在一亩半的基地上共收获2100多公斤马铃薯。


7日下午,72名体验者分批次跟随农学专业学生来到试验田里,认真聆听课程任课教师赵勇对马铃薯收获测产整个流程的介绍,在观摩现场示范后开始实践操作。

烈日下,热浪在田间翻滚,同学们热情高涨。割茎叶、回收薄膜、统计种植密度、收挖、薯块分级、测产量,来自各院的同学深度参与其中,撸起袖子在田地间辛勤劳作,挥洒汗水,在劳动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也体会农业生产的艰辛。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20级农学专业隆平班学生刘亦婷开心地说:“虽然每次锄地手上都要长水泡,但看到自己种植的白白胖胖的土豆,觉得此前起垄、改膜、浇水、施肥所花的功夫都没白费。”
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李雅舒也深有感触:“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亲身印证了‘汗滴禾下土’,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真是与往常不一样的学习!”


此外,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的学生还捡拾了一筐割除的马铃薯茎叶带回去喂养自己科研实验研究的茄二十八星瓢虫,将作物资源有效利用。

据介绍,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专业实践课程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发展。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种植基地,该学院分别种植了马铃薯、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农作物,按照不同的成熟季节进行收获。学院开设的《作物生产实践》课程,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让农学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掌握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同时,依托课程进行生产性劳动教育,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够输出和灵活运用,促进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