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国之大者②| 新“丝绸之路”上的“养蚕人”
发布时间: 2022-05-01 00:00  作者: 卿一学 张妍雅  来源: 第一眼原创   浏览次数:

在西南大学的生物学研究中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是守着一堆家蚕。看似是守着一堆蚕,实则守住的是我国茧丝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地位。

第1眼五一特别策划“国之大者”,带你去探访,物种的守护者。

“传统养蚕模式是用桑叶来喂蚕。这种模式就很受季节和条件的限制, 我们通过长时间的研发、生产这种饲料,蚕很爱吃,长得也很壮。”

左为传统养蚕 右为人工饲料养蚕

每天早上8:20,西南大学教授侯勇,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对于下班时间,他幽默地表示:这是一种确定又不确定的状态。

“确定的话就是每天几乎都要加班,我们不确定的话,就是到底要加到几点不太清楚”,侯勇告诉第1眼记者,他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跟学生谈课题,第二件事,完成实验室、学校交付的任务,第三件事,就是阅读国际上最高水平的文献,以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对于侯勇来说,时间是“奢侈的”。

谈过去●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3年11月15日,我国科学家宣布:经过四百多名科研人员五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中国率先在全世界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工作。所获基因序列,覆盖家蚕基因组的95.54%,精确度达99.95%。侯勇,有幸参与这一项目。

回顾这段过往,侯勇至今印象深刻。

“已经20年了,但还是历历在目。家蚕基因组意义重大,谁先完成了家蚕基因组计划,谁就取得了这个领域在国际的领先地位。”

侯勇感叹道:“以前我们听说国际竞争,就是在一些新闻上听到,但从那个时候,我才感觉到,这真的是在参与了国际竞争,而且,我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家利益。那个时候,也深深感受到了国家给我们的历史重任。”

侯勇与夏庆友教授合照

论当下●打好种业翻身仗

20年前作为科研项目成员的侯勇,早已能独当一面。2020年,侯勇作为核心项目成员,参与了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家蚕)项目,让种质可预期、可设计。

“目前的话,我们已经创造出了超过700个突变品种素材,而且,筛到了一些更抗病毒的品种,抗性更高的蚕,让农民饲养起来更容易一些”,侯勇向第1眼记者介绍,项目的最新进展,“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开发了基于人工饲料的养蚕系统,利用人工饲料为基础,把家蚕变成工厂化和规模化的饲养方式。”

侯勇强调,将传统养蚕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工厂化的养蚕模式后,养蚕人不用辛苦地去摘桑叶喂蚕。大大地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家蚕研究的价值,不止于家蚕本身。“家蚕养殖,会提供很多的生物学的基础”,侯勇告诉第1眼记者。

据了解,家蚕拥有哺乳动物中存在的大多数器官和系统,从而促使科学家使用它作为阐明生命科学中各种过程的优秀模式生物,比如,家蚕遗产资源中的大量疾病模型,对解决人类疾病、寿命等问题就有重要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在军事、化工等领域,家蚕也“大有作为”。作为产业和科研重要支撑的生物和基因资源,家蚕研究的科技体系已经不再简单围绕一粒茧、一根丝。

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13956595

瞰未来●一直在路上

不管是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成功绘制,还是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家蚕)项目,都只是家蚕研究这条路上的,一座座过往的里程碑。

要想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种子,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任重而道远。

“任务在肩,我们现在正从事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家蚕种质创制”,侯勇说道,“它将为未来的20年、30年甚至50年都起到重要的影响,它所提供的种质,将为整个产业进行服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蒋同庆教授在重庆奠定我国蚕学实验遗传学,到向仲怀院士完成家蚕基因组研究“三部曲”、夏庆友教授设立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再到侯勇等新一代研究者接棒,几代人心怀“国之大者”,握大事而敢担当,立大局而善作为,构筑起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新“丝绸之路”。

图左一:蒋同庆 图右一:向仲怀 图中上:侯勇 图中下:夏庆友

侯勇,1980年7月生,河北石家庄人,中共党员,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前沿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中心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曾于2003年、2006年分别参加过的基因组框架图和家蚕基因芯片图谱的绘制工作;2010年,受团队委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结构生物学的学习和研究,成功解析了家蚕贮藏蛋白、家蚕病毒PTP等关键分子的三维结构;

2012年,作为核心骨干成员,参加 “973”计划家蚕项目“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在重要蛋白分子功能鉴定和分子结构解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14年,作为项目骨干,参加农业部项目“家蚕全工厂化饲养技术引进和集成创新研究”,参与家蚕人工饲料的研发与应用;2020年,作为核心项目成员,参加了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家蚕)项目,在方案设计、文库制备、设备调参、创制实施等环节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