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华龙网】西南大学师生举行春季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 2022-04-23 00:00  作者: 张彦博 兰欣  来源: 华龙网   浏览次数:

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发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昨(22)日,西南大学师生组织开展“拥抱读书的春天”主题阅读分享会。3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活动,畅谈读书感悟,共享馥郁书香。

活动现场,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授向师生致辞。她认为,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风向标、思想来源的不老泉、情感丰盈的加油站。“当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已经堕落了”。董教授强调,读书就是提醒我们要保持一种深度的思考、自我的反省、上下求索的姿态。好书如天籁,滋养心灵,充盈精神,锻造灵魂。她寄语师生,趁着美好的春天,要好读书、多读书,让我们变得思想有力量、行动有方向、情怀有担当。

随后,师生分享读书感悟,点亮文字,迸发思维火花。

董小玉教授就海伦·文德勒的《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进行分享。她表示,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细读文本、深度文本、解读文本,同时,将纸质书籍与影像资料交叉阅读,沉浸体验诗歌焰火跌宕着的活力与美丽。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语文老师柯容分享了阿德丽安·吉尔的《阅读力 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她关注“联结力、提问力、图像化、推测力和转化力”的教学实践,用阅读连接生活,着重激发孩子的潜在想象力。杨冬梅老师就李镇西老师的著述《爱心与教育》进行分享。她以一颗爱学生的心为出发点,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学生以“一颗素心,一片浓情”的毕业画册回报教师。

研究生王鹏辉分享了康奈尔的著作《男性气质》。他简述了书中的四大男性气质类型,即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边缘性,并提出应构建本土化的男性气质模型。研究生涂涵钰分享了汪民安的《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她从“元宇宙”“赛博格”等学界前沿话题引入,探讨了西方哲学中身体观的演变,引用笛卡尔、尼采、福柯等人的观点,介绍了本书“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大部分。研究生杨辉就张世英的《哲学导论》进行分享。全书对于“联系”和“相通”无限重视,渗透着唯物主义世界观。作者主张“天人合一”的审美观与诗意境界的哲学。研究生曹心怡分享了名为《把自己作为方法:与项飚谈话》的对话实录。她认为该书所运用的对话文体形式是思想的碰撞,助人精神舒展,挖掘事物本源。同时向内审视以及底层分析有助于我们重新开辟看待世界的方式。研究生文彬彦分享了列维·斯特劳斯的《忧郁的热带》。本书展现了人类学研究的思想脉络,呼吁人文研究者应怀揣一颗敏感的心,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

此外,同学们还对汪民安的《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冈岛二人的《克莱因壶》、塔拉·韦斯特弗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韩炳哲的《娱乐何为》、黑塞的《悉达多》、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等经典书籍进行分享讨论。师生在书籍中浸润心扉,追寻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