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给青年人提供了新平台、新机会,也对青年群体提出了新要求、新担当。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青年大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是大学的育人风景,亦是高等教育应有之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懈学习淬炼专业底气
古人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契诃夫也曾说:“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坚持学习新知,可有效帮助青年大学生摆脱“平庸的恶”,推倒“狭隘与无知的墙”。青年大学生应当用扎实的学识奠定事业的根基、寻找人生的路标、增添生命的光彩。学海无涯,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闻鸡起舞,既为个人安身立命又胸怀淑世济民之远大抱负。梁漱溟先生曾提出做学问的八重境界:形成主见、发现问题、融会贯通、知己不足、以简御繁、运用自如、一览众山小、通透。青年学子首先要刻苦钻研、沉潜学术、淬火成钢,锻造自己的专业能力,让学习成为一种最本初、最纯粹、最持久的习惯。在接受新知的同时,用文化人的良知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质疑与追寻中学会思考与批判,以至通透境界。如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你一旦发现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是一个自由的人,然后你就会有了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和智慧。”只有紧握知识的利剑,热爱未来的事业,才能以“不惑”、“不忧”、“不惧”的底气披荆斩棘,冲破自我的狭小世界,融入社会建设的大江大河,点燃青春的熊熊火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投身实践练就扎实本领
叔本华说:“智慧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犹如一朵重瓣的玫瑰,虽然花色艳丽,香味馥郁,凋谢了却没有种子。”高远的梦想需要灌注于务实笃行中,雄心壮志要落到脚踏实地上。麻省理工学院教师奥托•夏莫提出面向未来的三种知识:大脑知识、心灵知识、实践知识。也就是开放的思维,用脑思考学习;开放的心灵,用心去感受体验;开放的意志,用身体感知、天人合一。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做一个躬行实践的文化人、知行合一的读书人,在勇担使命中成为更卓越的自己。诚然,“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事业之路、人生之路亦如此,青年学子既能欣喜地迎接旭日与虹霓,也要能笑对风雷与霹雳。正如朱自清所言:“我要一步步踏在土泥上,打上深深的脚印。”青年只有将从书本上、学校里得来的知识,在广阔的天地中“亮剑”,到复杂的实践中检验,方能收获真正的成功果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追寻诗意的芳菲年华
如果说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是夯实事业根基的硬件,那么富饶的精神家园则是提升人生境界的“软实力”。专业的精进与精神的富足组成了“有生气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让知识化作灿烂星光,照亮青春的面庞;才能让修养和境界化作潺潺清流,润泽人生的旅程。人生熔炉百味杂陈,恋爱的挫折、事业的困顿、外界的诱惑、心灵的蒙尘会让人不知不觉中走向情绪的谷底。青年学子应保持“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这重量是经典阅读、影视鉴赏、音乐欣赏、美展观摩、体魄锻炼。以经典阅读来说,它能让你“众芳摇落独暄妍”,在阵阵疾风中举世独清,沉静而从容。它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献身精神与寸草春晖的感恩情愫烙刻灵魂;它赋予你“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开阔胸襟,教会我们去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使我们“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它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熔铸心灵,告诫我们世界越是变化,越要站稳脚跟。它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静穆的力量,使你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天籁;只有奋斗过的青春,才是最美好的岁月。作家萧伯纳说过:“改变世界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在寻找梦中的乐园,当他们找不到时,便亲手创造了它。”愿青年学子们在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不惧风雨、沧海扬帆,九万里风鹏正举!愿你们用掷地有声的言行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