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之声】小雪节气,西南大学送同学们红薯暖心
发布时间: 2021-11-22 00:00  作者: 夏蕴秋  来源: 重庆之声   浏览次数:

重庆之声11月22日讯 “小雪”节气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今天(22)在西南大学各食堂,学校给每位前来用餐的同学准备了一份香甜软糯的红薯来驱走冬日的严寒。原来,近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学生种植的红薯丰收了,为此学校组织了“青春‘薯’农,劳动暖冬”主题活动,将收获的2000多斤红薯与全校师生分享。

“阿姨,我想要一份红薯!”中午12点,记者在西南大学食堂看到,打饭窗口冒着热气的蒸红薯装了满满一大盘子,引得不少师生的注意,在窗口醒目的位置写着“免费品尝”,很快络绎不绝的师生们便排起了队领到了红薯。“真的好香啊!口感很软糯……”同学们一边吃一边称赞道。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师赵勇介绍,今天同学们品尝到的劳动成果是学院2019级农学专业学生在《作物生产实践》课程中所收获的渝红心薯98号、渝红心薯4号和渝紫香10号。这三个品种由薯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选育,其中渝红心薯98号、渝紫香10号入选全国“三峡杯”十大好吃薯。学院将同学们收获的三个品种约2000斤红薯蒸熟免费供全校师生品尝。在全校7个学生食堂和2个教工食堂开设专门的免费品尝窗口,分别于早餐、午餐和晚餐时段。

其实这已经不是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第一次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进行分享了,在今年五一节,全校师生还分享了学院收获的马铃薯。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吕典秋介绍,为培养国家新农科人才,学院开设了《作物生产实践》课,将理论知识与作物实际生产的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相结合,让同学们体验生产劳动过程,掌握专业劳动本领,提升劳动素养。同时,学院还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课程,组织学生录制实践科普视频,巩固专业知识。加强学科建设,增添无人植保机等智慧农业设施。

本次“青春‘薯’农,劳动暖冬”主题活动,除了免费品鉴红薯,还有红薯种植分享,学院师生还在校内南区樟树林进行甘薯科普知识宣传及专业学生生产实践劳动场景照片展,参与答题的同学可以免费领取烤好的红薯。

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一位通过现场答题领取了烤红薯的来自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大二学生陈利表示,虽然红薯作为大家经常食用的粮食,但平时真没有认真了解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分类和特性。通过答题了解了甘薯的相关知识,还能收获香甜的烤红薯,为农学专业同学们的分享与科普点赞。

“实践课时,即使天气恶劣,生产也不能推迟,因为作物不等人。平时在家里也不下地,抡着起垄用的锄头,手还会起泡,还有收获时,割藤蔓也是很累的”,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19级隆平班学生严庆谈到实验课中最困难的事时回忆,“但看着这么多人吃自己种的红薯,通过答题来领取烤红薯,还是很开心的”。

劳动教育是学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来,西南大学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将基于专业成长的生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劳动教育中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社会工作环境中开展真实任务的劳动生产实践,促使学生体验生产劳动过程,掌握专业劳动知识,提升专业劳动能力和创造性劳动能力。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学校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持续推进更多学生生产劳作成果分享活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正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劳动去创造。

(重庆之声记者夏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