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上游新闻】勇敢•好奇•死亡 ——师生对话儿童绘本
发布时间: 2021-10-22 00:00  作者: 董小玉、简蕊  来源: 上游新闻   浏览次数:

绘本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它如同山朗水润的精神小径,以精美的绘图与诗意的语言带领儿童探寻奥妙无穷的故事,既能帮助儿童学习语言、培养阅读兴趣,又能陶冶艺术情操、习得做人道理。正如彭毅所说:“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优秀的绘本还常常给成人带来别样的智慧启迪,为了领略绘本的艺术魅力,体悟人生哲理,西南大学师生就几部绘本展开了对话。

“夫唯不争”:放弃的勇敢

硕士研究生简蕊:德国儿童作家洛伦茨•保利的绘本《你真勇敢》出版后旋即译成多国语言,深受大小朋友喜爱。作者借助小动物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老鼠、蜗牛、青蛙等小动物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都愿意大胆尝试,显示出挑战自我的勇气。在所有争着参加比赛证明自己勇敢的小动物中,唯独麻雀放弃了比赛,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另类的“勇敢”。您如何看待这种“放弃的勇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有些时候,放弃并不意味着逃避,而是一种清醒的勇敢。

在老鼠完成潜水、青蛙吞下睡莲、蜗牛褪去外壳后,麻雀却迟疑地说“我不参加比赛”。迎难而上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在听到麻雀的回答后,“大家一起欢呼起来‘对!这也是勇敢!’”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有时“放弃”是认清自我,理智分析后的变通,是审时识度后做出的最佳选择,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生机。如苏东坡江湖出走,“一樽还酹江月”,是对尘世的跳脱;陶渊明辞去官职,“采菊东篱下”,是对世俗的拒绝;嵇康与友绝交,“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是放任自然,蔑视礼法的勇敢宣言。放弃也许还意味着自我成全,“百花开时我不开,我花开时百花杀”是放弃随波逐流后的高贵标帜;“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是君子进退出处的洒脱倜傥。今天的我们为无所不在的成功学所操控,将“放弃”与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等价,于是闻之色变,始终不忘却营营。其实,当我们懂得“放弃”时,才能登泰山而小天下。老子云“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放弃不意味着失去,而是清醒的勇敢与辩证的认知,是另一种获得。

“赤子之心”:热诚地生活

硕士研究生简蕊:英国格兰特的文、沃纳斯绘图的绘本《别再多管闲事了,波茨》讲述了一只“爱管闲事”的小猪波茨,它非常热心,甚至有时候热心过了头,让其他的小动物还有点讨厌。但就是这只“什么事都要管”的小猪,却在危急关头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小牛。您觉得波茨带给了读者怎样的启示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在“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的农场里,这只猪会“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浪漫且潇洒。小猪波茨正是这样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它彰显着孩童最本真的求知欲,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绘本中,小猪波茨的“爱管闲事”就是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还蕴含着对他者的关心:比如它问母鸡赫蒂“下蛋的时候疼吗”,它问小绵羊赛莉“如果没有暖暖的绒毛,你会觉得冷吗”。其次,小猪波茨将好奇心付诸实践,转化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心:它探向树洞寻找“嗡嗡”声的源头,它为弄懂拖拉机的结构按响红色的按钮。最值得一提的是,波茨的好奇心里还蕴藏着胆量和智慧。在解救小牛的过程中,波茨沉着冷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时想出解决对策。乔治奥威尔说“接受一种正统观念,永远意味着继承许多尚未解决的矛盾。”现代社会,“不要多管闲事”已成为行为守则,人们闭锁内心换来相安无事,风平浪静,破坏“规则”反而会受到指责。波茨用实际行动宣告了好奇心的胜利。我希望,我们能保有一颗“神圣赤诚”的好奇心与童心,热情、热心地活着;秉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人生态度,飞扬、自由地活着;“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人人都是苦弱地挣扎,唯当互爱”温暖、善意地活着。

“道生万物”:拔高的生命

硕士研究生简蕊:“死亡”从来都是沉重的话题。在德国作家阿梅丽•弗里德的绘本《爷爷有没有穿西装》中,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布鲁诺面对亲人去世后的种种反应和想法,在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中深化思考,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跟儿童谈死亡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怎样跟儿童谈死亡?这令我想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梅内斯的《小毛驴与我》,干净典雅的挽歌情调与《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的忧伤风趣的生命体悟相映成趣。“向死而生”是海德格尔对死亡给出的终极答案,亦是史铁生的死亡哲学。《爷爷有没有穿西装》曾经获得七项国际大奖,并入选了波隆那国际插画展。“爷爷根本没死,只不过是睡着了!”布鲁诺大声说着;“爷爷怎么可能又在墓地又在天堂呢?”布鲁诺问妈妈。“什么是灵魂?”布鲁诺问。“灵魂就是爷爷身上那些让我喜欢的东西吗?”“如果爷爷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我是不是也要变得开心一点呢?”他心里的洞也随着时间满满被填补。生活中,我很欣赏庄子豁达的“生死观”。“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生与死皆是自然造化,于是有“鼓盆而歌”的典故流传,只有视死为解脱,方能歌之乐之,这是一种不贪念、不苟且的人生态度。唯此,方可领略庄周梦蝶无我合一死生一也的文化意蕴。“死”在儿童的眼中没有染上悲伤的色彩,没有沉重的阴影,因为儿童不执着于“生”,而追求快乐的“活”。“生活”不同于“生存”, “生活”是对生存的超越,对生命的拔高,对死亡的致敬。“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不要徘徊于过往,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也许这就是绘本存在的意义,它们能将你带进一个新天地,让你回想起一些“欲辨已忘言”的风景,绘本进入儿童的世界,并点亮孩童的人生;同样,绘本也用重新走入“大人”的世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成人的生活,丰富成人的情感,并默默引领孩童与大人一起走向一条向善向真回归本心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