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什么呢?是过去的某一个过程还是书本上的年月日?本周,西南大学附中的同学们,就给我们展示了他们“手上”的历史。

西大附中的这场“另类历史文物展”,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参观。一樽酒杯、一座草棚、一个石碗……桌面上摆放的手工作品均出自西大附中初一年级的学生们之手,而这些作品的原型则全部来源于初一年级的历史课本。


初一年级的唐子邱同学告诉第1眼记者,在上历史课时,老师专门提到的骨针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她用粘土制作了骨针,并且还加上配色,通过多次试验,终于让这件作品惟妙惟肖,自己也非常满意。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西大附中初一年级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临摹历史课本上的文物。这样的作业激发起大家的浓厚兴趣,最终,学校共收到800余件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艺术品”。


“这次的活动非常受孩子们欢迎,取得的效果超出了老师们的意料,孩子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有的孩子甚至还专门查阅了专业书籍,拓展了课本知识。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还巧妙地将日常学习到了物理、数学、美术等知识融入到了作品里。”历史老师夏万芳如是说。


第1眼记者还注意到,制作这些作品的原材料大部分取材于纸板、雪糕棍、塑料盒等生活废旧物品,环保的概念被很好地融入其中,让活动一举多得。

不少学生就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但有趣,更能让自己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西大附中校长欧健介绍说,目前,学校开设了种类繁多的社团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击剑、3D打印、机器人开发等等,其目的不单是要减轻孩子们的“笔头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要瞄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让孩子们全方位地发现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素养,在最适合的时候遇见最美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