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第一眼】把“课堂”搬到缙云山 西南大学师生共探植物的“秘密”
发布时间: 2021-10-11 00:00  作者: 卿一学 王琬迪 兰天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第1眼-重庆广电

10月10日,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美丽中国”志愿者服务队和2021级部分本科新生在学院专家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缙云山植物的“秘密”。

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森林覆盖率达96.6%,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丰富,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

近年来,缙云山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加快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在缙云山珍惜植物保护区中,同学们看到了缙云山的特有物种——缙云黄芩,了解到了它的相关保护知识。

缙云黄芩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因其繁殖能力较低,已被确定为重庆市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对象。

目前,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在缙云黄芩的拯救保护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初步建立起缙云黄芩人工繁育基地。

通过专家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更加深刻体悟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体悟到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更应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光发热,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0月11日,全球瞩目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在云南昆明举行。通过这样的户外课堂,自己对所学的专业更加清晰,对今后探索生物科学的方向,更有了针对性,我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院老师们一道共同描绘中国生态文明蓝图。”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学生柴博洋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