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人民日报】为群众办实事,重庆高校这样干
发布时间: 2021-06-18 00:00  作者: 刘新吾 牛玥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强化责任担当,精心布置安排,推动全市高校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聚焦师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群众、回应师生关切,不断增强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西南大学学生为合川区戴花村中小学生开展梦想课堂

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办实事,急群众所“急”

重庆各高校党员干部立足实际,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广大师生群众,同时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在解决群众所“急”上用心用情。

西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党支部了解到合川区戴花村和綦江区遥河村的百姓和儿童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需求,党员师生随即带着2020和2021年“看中国”中外青年创作的重庆扶贫攻坚和家国文化题材优秀影片前往两地,为乡村百姓播放影片,为乡村儿童开展梦想课堂和赠送课外图书,努力把希望的种子播洒乡村孩子心田。同时,学生们走进普通农家,聆听基层党员先进事迹,感受乡村新貌,以更好的影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为快速普及《长江保护法》,促进长江保护常态化,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生态法)学院成立《长江保护法》宣讲团,聚焦专业为群众办实事,在寒假期间,深入长江流域地区开展“长江保护法”宣讲和课题调研。开学后,宣讲团教师录制6期宣讲短视频和3期重庆市干部网络培训视频课。学院还与重庆市司法局合作,组建学生普法宣讲团,深入各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普法宣讲。

西南政法大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重庆警察学院深入社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向群众讲解电信诈骗基础知识、防范诈骗方法提醒、事后补救的对策路径。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切实考虑患者实际困难,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慢病患者、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居家护理。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科技学院深入学校、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展互帮互助、课后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将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取得良好反响。

着力回应师生关切办实事,解群众所“难”

坚持问题导向,把找准问题作为前提,把解决问题作为关键,把推进工作作为抓手,在解决群众所“难”上用心用情。

重庆工商大学围绕师生普遍关注的网上办事、学生公寓改造、教学楼修缮美化、运动场地改造等“大事”,积极列入“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库,全速推进有关工作和工程的建设。同时,针对特殊师生群体遇到的看报难、寄送快递不便等“小事”,也积极调研、建立“困难台账”,在全校开展“我为师生做小事”志愿活动,确保做到“学史力行”。

重庆理工大学针对部分本科生考研难题,开展“星火相传”帮扶活动,研究生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考研学生,为其答疑解惑,提供帮助。通过结对帮扶学,不仅让被帮扶同学收获宝贵经验,更使得参与帮扶的研究生党员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重庆交通大学开展疫苗接种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疫苗接种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展板展陈、资料发放、现场答题等形式,为师生解疑答惑,促进有序接种。

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纾群众所“愁”

坚持精准施策,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巩固、成效更可持续,在解决群众所“愁”上用情用力。

西南大学统筹整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战略研究院、乡村建设学院等平台,打造乡村振兴高端智库;激励引导专家教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把论文写大地上、把成果结在农户家;选派专家深入云南昌宁县、重庆城口县开展资源调查、编制产业规划、培训实用人才,切实解决农户春耕备耕的技术难题。

重庆大学助农服务

重庆大学开展“学史力行办实事·青春助农暖人心”实践活动,将思政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100余名团员青年走进璧山区福禄镇红山村,在团旗下重温了入团誓词并开展党史宣讲,帮助村民采摘血橙600余斤,有效缓解了当地用工紧张之愁,确保了应季水果的及时采摘。

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应群众所“盼”

坚持服务大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去,在回应师生所“盼”中用情用力。

长江师范学院校园靓丽,尤其以鉴湖、琴韵广场一带风光宜人,学生晨读、休闲都喜欢选择此处,然而由于缺乏师生休闲读书的座椅,学生学习只能坐在花台边和石头上。为学校积极回应师生所盼,安装了10把修读长椅、20把修读长凳和10副修读桌椅,为师生户外休闲读书提供更好的条件。

长江师范学院晨读桌椅

重庆邮电大学将师生所盼作为改革发展方向,与四地五企业合作共建“重庆邮电大学人体感知与数据智能研究中心”,促进信息艺术与智能智慧设计、数据可视化与产品化设计等特色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重庆师范大学全力支持杨新民教授团队将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成一流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针对信息科学、先进制造、金融科技和智能交通等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基础与转化研究,提升国际领先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创新研究能力,解决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的关键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