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上游新闻】我写高考作文|走出田字框,人有丰富多样的活法
发布时间: 2021-06-07 00:00   文字:董小玉 王乙竹      来源:上游新闻   浏览次数:

作者小档案

西南大学2020级新闻与传播硕士戴程程 指导教师:董小玉

走出田字框,人有丰富多样的活法

从小我们便学得不少做人的道理,恰如“人”字所写,要一撇一捺,坚定端正,顶天立地,这的确是经岁月洗礼得出的真谛,但这并不是作为人的全部定义。田字框中的人,必须有最标准的写法,走出田字框,人却有更丰富多样的活法。

在练习书法时,初学者需得描红,透过一层纸去模仿临摹。但描红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红本身,而是要习得其精神而脱离描红,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好比做人,一代人要在传统的沃土中汲取养分,延承上代人的正向精神,再踏上属于自己的“长征”。

学习先辈精神,烙下红之底色。庆贺建党一百周年,主旋律影视作品《觉醒年代》在网络爆火,电视剧把书本中的名字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又把他们及那个年代青年之精神,交棒给了这个时代的我们。剧中展示的北大学子,书生意气,胸有蓝图,许多网友看后汗颜,反思自己作为学生的所作所为,又立志把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寄望当作个人修养的要求。《觉醒年代》让我们听到历史的回响,也因这声回响,让我们知道一个青年应有的模样:身似山河,仰望星空。

百年瞬息万变,祖国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先辈的精神领域中去开拓一个新世纪的觉醒年代。1919年,新青年们崇尚“赛先生”,呼唤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2021年,“赛先生”却露出弊端:信息过载、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数字鸿沟、社交焦虑……此“科学”已非彼“科学”,当下的我们不能再无思索地拥抱技术,而要塑造新的价值体系,辩证地看待过去“毫无瑕疵”的东西,此“新青年”亦非彼“新青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无法复刻往日时光,但要学习先辈之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描摹其筋骨,再绘自身之血肉,于新时代做一个大写的人,书写独属于自己的人生,奋斗青春,重审万物,思索世界,赋予人之一字更多的内涵寓意。

人,从不固定在这样一个田字框里。来日方长,他还有更多的可能,更丰富多彩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