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座谈会 葛彧 摄
5月25日22时讯(记者 秦思思)“他一直是我十分尊重的学长、师长、楷模。”今(25)日,在西南大学举行的“向袁隆平院士学习,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面对西南大学师生,追忆起与袁隆平的点点滴滴。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追忆与袁隆平的点点滴滴 葛彧 摄
向仲怀院士回忆与袁隆平的点点滴滴
“袁隆平是1953年毕业的,我是1954年入校的,他是我的学长。而在2021年5月22日这天,我失去了这位学长和挚友。向仲怀表示,自己得知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后,一直陷入悲痛中,久久无法平复。
向仲怀回忆,从开始研究到后来杂交水稻出成果,袁隆平花了18年,中间虽然经历了许多的挫折,但一直没有放弃。“如果说从开始研究算,到现在,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一共是60余年,这可是一个人一生的心血。”向仲怀说道。
除了对科学坚忍不拔的精神,另外一个让向仲怀感受最深刻的就是袁隆平成名之后,淡泊名利,一生朴素的品质,袁隆平对西南大学感情深厚,对母校的师生充满了热爱,一直无私的帮助母校的科研与学校的发展。
“每一次回来,他问的第一个总是自己的老师……”向仲怀说,记得有一年袁隆平受邀回母校参加活动,当时自己担任校长职务,便特地安排了一辆小汽车让袁隆平可以到重庆或者自己喜欢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而袁隆平却表示想去当年自己读书的旧址,看一看那里的变化,另外还想去看一看他的老师。不忘母校,不忘师恩,关心学校,关心学子的精神,让向仲怀深受感动。他表示袁隆平是自己终生学习的榜样。

座谈会上认真聆听的与会人员 葛彧 摄
秉承遗志 师生不忘袁隆平科研初心
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何光华表示,作为一名水稻的科研工作者,未来要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特别是在智慧农业方面,培育出适应机械化的水稻品种,秉承袁隆平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何光华在座谈会上缅怀袁隆平 葛彧 摄
“‘禾下乘凉’和‘杂交稻覆盖全球’是袁老的两个梦想,我们接好水稻的科研事业的接力棒。”。何光华表示,袁隆平的梦想和故事一直在激励着西南大学全校师生和校友不断奋进,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他也都将以袁隆平为指路明灯,孜孜以求,勇攀科研高峰。
“巨星陨落,我们更应该奋勇前行,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不负韶华。”西南大学含弘学院袁隆平班吴昊文说,未来自己会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做一颗向上的种子,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培养浇灌,在不同的岗位上执着坚守,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成绩,不负伟大时代,开拓伟大事业。秉承袁老先生的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袁老先生一样,把科技论文写在中国最广阔的大地上,真正用我们的不懈努力来造福祖国、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