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晨报】寻觅清明的内涵 师生话诗词
发布时间: 2021-04-02 00:00  作者: 黄晔  来源: 重庆晨报   浏览次数:

今又清明,向杜牧借饮一杯杏花酒,在纷纷烟雨中饮尽愁郁;同白居易踱步清明夜,月色朦胧遥听管弦暗看花;随宋之问可怜江浦望,于肠断处幽思洛阳故人……每逢清明,千古骚人墨客纷至沓来——“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有人一壶温酒,醉解千愁;“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有人寒晨孤影,冒雨急行;“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有人感时伤怀,看花还似非花……清明前夕,西南大学师生回眸诗词经典,对话清明内涵。

硕士研究生王鹏辉:(简称王)您通过古诗词可以看到哪些清明节的主题?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授:(简称董)纵览有关清明的诗篇,其情感可大致分为两类:“清明之乐”与“清明之愁”。春分已至,春光渐浓,古人应物斯感,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之乐”便在此刻体现——“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宋·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迟迟暮春日, 天气柔且嘉。”(晋·陆机《三月三日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以上诗词描写的正是万物欣欣向荣,百姓心心向阳的清明景观。清明时节,生气旺盛,吐故纳新,外出踏青,愉悦身心,体悟道家“天人合一”之感,“清明之乐”由此喜上眉头。

:“清明之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清明节有祭扫、缅怀、追思的节俗,且清明多雨,雨多冷,更给祭扫与伤怀的人们平添一抹浓“愁”——“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日长独自倚阑干。”(宋·朱敦儒《浣溪沙》)“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宋·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清·屈大均《壬戌清明作》)“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霪雨霏霏,断肠人在天涯,春色绮丽,日暮尽是悲怆。此类诗词写情不胜伤怀,绘景在人耳目,可谓情景交融,令人唏嘘感叹。“清明之愁”大多在于浓浓思亲之情,也在于感怀身世,忧思家国。清明既含春之温柔,又藏冬之料峭,让诗人的惆怅之情得以舒展,让生命中的生命得以奔腾。

“乐”与“愁”,恰似阴阳相生的太极图谱,昭示着人们在生活中的“踏春郊游”之喜与“扫墓祭祖”之悲。关于清明节的话题,已在中国诗词的极致情感中相汇、交融,其意难解,欲语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