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华龙网】黄静:让艺术还原其单纯 让心灵回归本真
发布时间: 2021-03-03 00:00  作者: 华龙网  来源: 华龙网   浏览次数:

每当我坐在画案前,望着窗外随风摇曳的绿叶儿,聆听着小鸟儿婉转、悠扬的歌声,以及空气里流动的优美旋律,嗅着画盘里墨汁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我就会感到格外的惬意。我悠然的勾线染色,随心所欲。仿佛间,天空更加蔚蓝,空气更加清润,微风拂拂,野花溢香,山雀鸣啼,我似乎置身在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尘世的烦恼荡然无存。我沉寖在自己理想的世界里,享受着这种没有干扰,完全自由的状态。这种状态让我充分体味到生命的愉悦和真实,体味到绘画带来的空灵与超然。

是的,绘画是心灵的艺术,它需要画家有一个自由而开阔的心灵空间。画家只有在心灵完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步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并享受绘画过程所带来的阵阵惊喜。诚如明代画家李日华所言:作画“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

音乐较之于绘画似乎有着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它能充分表现宇宙中一切细微和精妙的情绪;而且,它也似乎更加抽象与纯粹,能穿透内心,直达灵魂深处。

流动的音乐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它常常带给我难以言表的美感和阵阵惊喜,并让我有时疲惫、迟缓、麻木的心灵迅速恢复其柔软、敏感和天真的本性。

传统民族经典音乐自然、清纯而优美,像是从原始森林中流淌出来的一股清澈的溪流,沁人心脾。它不但能让我们在当代竞争社会中过于亢奋的情绪变得平和、使紧绷的神经得以松弛,更能净化我们的灵魂;西方古典大师的音乐,蕴含着高尚而神圣的气息,精妙绝伦的旋律让人沉醉。巴赫的音乐与众不同,像是天外来音,它所传递的不是一般音乐的欢快和兴高采烈,而是蕴涵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宁静,一种深邃与超凡脱俗;被誉为新世纪轻音乐典范的班得瑞音乐也是我所钟爱的,他的大自然音诗系列纯净得一尘不染,悠扬而神秘的旋律好似夹着一股清凉而温柔的风,拂面而来;透明而纯净的音色充满了朦胧的诗意,把你彻彻底底地融入空灵的,鸟语花香、流水潺潺的大自然怀抱。这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常常会让你忘了自己……

绘画艺术何以能具备音乐的精神容量与穿透性?这是我创作过程中时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绘画始终如一的追求。由此,在创作中我更多地关注内心的体验,尝试着把音乐的流动感、抽象性,音乐的精神内涵溶入画面;在作品图式上力求打破传统规范及其流行的样式,打破现实生活时空观,尽可能随心所欲组织画面,让构图与笔墨服从于内心的召唤,让笔墨随性而自然……

绘画同音乐,都是心灵的艺术,而不是现实生活的拷贝,艺术家的职责不应该以显现和阐明现实为己任,而更应该去发现、提炼、升华生活中的真、善、美,用纯粹的绘画语言去打动观者的心灵。

记得余秋雨曾谈到:“艺术创造永远需要向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审美感知系统挑战,而不仅仅在同一系统之内做数量上的加添,艺术创作的每一步都应是创新和探险……” 是的,创造是艺术的生命,只有敢于对成旧、流行的审美定式提出質疑,用新锐的眼光、澄清的心灵去发现、去感受大自然,去真切地体察当今现实生活,才有可能获取独到的发现,才有可能创作出新颖、独特的绘画艺术作品。我们不应总是在传统与本土等问题上纠结不清,而要以一个大国的胸怀,以开阔的视野去审视绘画艺术。可以说,优秀的艺术是可以跨越时代与地域的。

艺术祟尚自由,具有非规范性,艺术是个性的张扬,具有非共性特征,艺术讲究本真,具有非理智性。由此,我在创作时一般不刻意限定自己,而是让绘画随着感觉走,让创作还原其单纯,让心灵回归本真,让整個创作过程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生命有限,做一个真实的人,画自己感动的事物,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出于个人的雄心,或仅仅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感,而是源于对人类和客观事物的爱和献身精神。”

绘画是一种享受,一种心灵和情感的自我沉醉。尽管绘画的表现手段是有限的,但心灵的空间却是无限的。我想,只要我们真心地倾听自己的声音,执着地追随自己心灵的呼唤,艺术创作就永远不会枯竭。

黄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理事,重庆画院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国密苏里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其绘画作品曾参加“2014美国洛杉矶全球艺术展” “2015中法文化交流展”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全国中青年画家邀请展” “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 “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第四届、第七届中国工笔画大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三次新人新作展” “中国著名国画家邀请展” 以及“中韩美术交流展” “中国工笔画名家邀请展” “张书旗艺术极其传承作品展”、“2013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文化艺术论坛’作品邀请展” 等,其中不少作品获奖并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2003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举办学术交流展;2004年在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举办个展,并接受美国纽约《世界日报》采访报道;2006年、2012、2014年赴欧洲各国艺术交流与考察,2017年赴美国密苏里大学交流访学并参观、考察美国中、东、西部各大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画廊,做中西绘画艺术比较研究。

2016年与西南大学戴政生教授合作黑白木刻作品 《孝治天下》入选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财政部、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工程”项目,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