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荣昌新闻网】我的荣昌情缘 我与荣昌的缘只是开始
发布时间: 2021-03-04 00:00  作者: 陈铮  来源: 荣昌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与荣昌的情缘,始于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遇。

而那样的一场相遇,泛着烟雨,蕴于秋风。

在来重庆之前,我对这里的印象就是“山城”和“雾都”。我常常在想,当山和雾相遇,是怎样的一副漂泊景色?就像轻轻揭开美人面纱一样,怀着期待与盼想,我来到了荣昌。

从重庆西站起,一趟趟高铁由渝中驶向荣昌。窗外是变幻的绿色,淡绿、豆绿、茶绿、墨绿。阴沉闷郁里的一抹翠色,带着鲜明与炙热,彰显着生命的力量。不同于我的家乡,那里的绿色是沉寂的,安静的。

在桂花飘香的季节,微风与细雨,撞了个满怀。

或许,在别离的时候,天气总是阴沉的。当我有机会真正看一看荣昌的时候,我也不得不跟来送我入学的家人们告别。分别的哀愁氤氲于绵绵细雨中,与路旁的榕树定格成一副特别的画面。往后,走在荣昌的街头,每每再看到这样的场景,翠色的树,灰蒙的天,瓦青的路,那时的感受,就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汇成汪洋。

待在荣昌的时候,偶有闲暇时刻,于薄暮时分,午后空余,晚来微风,静静地抬头望向远方,我总是会想起苏轼的“山色空蒙雨亦奇”。诚然,荣昌是多雨的,我来到这里一个月,有着明媚阳光的时刻只有寥寥数几,就连阴天也是少的,几乎每天,在不知不觉中,天空就独自飘起了细雨。有雨的地方,就会少去很多焦躁,刚好又是小雨,那点点凉意,为这座小城笼上一层朦胧的轻纱,平添了许多寂静和柔和。

在来这里上学之前,我曾特意了解过这个我即将相伴四载的地方。有着“水墨丹青,烟雨古镇”之称的万灵古镇,有“九宫十八殿,三千七百磉”的昌州故里,有休闲娱乐的莲花广场……

所以,正如我所想,烟雨又为荣昌增添了许多魅力,为古镇淡描轮廓,为故里再添神秘,为这片土地,重塑灵魂。

就像南京梧桐一样,因为一棵树,爱上一座城。

那么荣昌于我便是,因为一场雨,恋上这座城。

大地,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我站起来,目送这雨云向我走来。

我常常会想,几百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面对这样的翠柳白墙,青路黑瓦,在细雨中撑上一把小伞,是否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然而,我与荣昌的情缘,并不仅仅只有那场小雨。

到荣昌之前,我曾在渝中待过两晚。不容置喙,那里是网红重庆的魅力所在。看过朝天门,逛过解放碑,走过洪崖洞,跟随着人流,我终于见识到大都市的风采。落日余晖,霜华满天的江景确实美得令人惊心动魄,可是站在匆匆而过的人流里,终究是迷茫而又不自在的。我来自一个处于南北交界线的小城,那里的楼没有这么高,那里的人也没有这么多,于灯红酒绿的夜晚面前,我并没有所谓的归属感,只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所以,当到了荣昌之后,看到不太高的楼房,路上闲逛的行人,扑面而来的就是亲切和自然。所以,如果我把渝中比作那雍容华贵的倾世美人,那么荣昌就是清秀婉约的邻家姑娘。或许她并不完美,却有着独特的、令人着迷的韵味。

当出行在外,对于逆旅者而言,有亲切感的地方就是最特别的存在。

和室友一块走在荣昌的街头,聆听小商贩叫卖的声音,看天真的孩子嬉闹,还有围坐在一起打牌的老年人,所有的简简单单,都让人如沐春风。或许这就是小城的魅力,足够平静,足够简单,却也足够珍贵。

月黑见渔火,孤灯一点盈。微风拂雨岸,散作漫天河。

每一处声音,每一个拐角,每一家商铺,都让我有种深深的眷恋,我站在这里,就像是站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

荣昌的人,也都很有趣。虽然他们说的话很多我都听不太懂,但是当我发出询问的时候,他们也会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再次回答。求学在外,与家乡相似的一草一木都会唤起回忆,我又想起家乡的河南方言,当强行糅合普通话后,是那样别扭又搞笑的语气。

我来到荣昌仅仅数月,可却觉得自己好像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或许正是因为那些由心底产生的亲切与熟悉。这些细水长流的安宁,也终究会流淌在我四年的大学生活里。

我与荣昌的这场相遇,已足够惊艳;我与荣昌的一场情缘,才刚刚开始。

与荣昌的四年约定,我满怀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和你像多年好友一般,于微风中轻寐,于细雨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