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过年了,经历了过去一年的艰辛,“家”这个字眼儿,让人觉得更温暖,更亲切了。有什么比在寻常却珍贵的烟火气中过个热闹的年更让人向往的呢?然而,今年因为响应疫情防控,提倡就地过年。那些不能回家过年的人们,独在异乡为异客,他们,准备好了吗?



18岁的郝育蝶,是西南大学文学院2020级学生,老家在石家庄。到重庆上大学,是她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好不容易盼来寒假,却因为疫情的原因,无法回家过年。好在同一间宿舍的陈香雨,因为老家在新疆库尔勒,也选择了留校。偌大的一栋宿舍楼里,就剩下这两个小姑娘相互做伴。走在空荡荡的校园里,对家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总会让人一下子脆弱起来。今年,西南大学有四千名同学留校过寒假,学校的大部分食堂和图书馆、超市等地方都正常开放,保证了大家食宿无忧,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少勤工俭学的岗位。陈香雨选择了在图书馆工作,而郝育蝶则做了青竹空间的管理员。



远离家乡和亲人的这个春节,对于两个刚刚成年的女孩儿来说,注定难忘。而作为一名重症监护室的护士,36岁的赵凤娟,已经习惯了在医院过节。赵凤娟的家乡在山东烟台,工作再忙碌,每年春节,赵凤娟总会想办法调好班,回家看望爸爸妈妈。但因为新冠疫情,已有差不多三年时间,赵凤娟都没能回家了。去年,在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赵凤娟作为重庆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驰援武汉。在武汉工作一个多月、疫情有所缓解后,她才告诉父母。因为去年没能回家过年,赵凤娟今年早早地计划好了回家的行程。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快,就地过年的政策一出来,赵凤娟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留下。



如果说,赵凤娟不能回家过年多少有些无奈,那么,北碚颜宏齿轮厂的员工王云,则主动选择这个春节留守在工厂的岗位上。王云老家在四川宣汉,离重庆车程只有三个车程。王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重庆工作,七年过去,他早已习惯了异乡的生活。最让他想念的,是家乡的味道。说到家,说到过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温暖而又温馨的场景和画面。对于陈香雨来说,是和爸爸妈妈吃完年夜饭一起看春晚;对于赵凤娟来说,是一桌普通的家乡的饭菜,是串门儿聊天,会会儿时伙伴;对于王云来说,是和父母一起挖野菜,捡柴火。其实,做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在一起。我们今年选择不回家过年,是为了明年春节,大家都能团团圆圆。今年春节,您,回家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