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日报】市政协委员赵玉芳:特殊学校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心理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 2021-01-24 00:00  作者: 李星婷  来源: 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不容忽视。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赵玉芳建议,应为从事特殊教育的特殊学校和专门学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同时建立“学校-社区”联动心理教育协同体系。相对独立的心理教育体系,可促进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18年,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委联合出台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要求特殊教育机构要结合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赵玉芳介绍,国家一向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教育部以及其他部门多次发文要求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的青少年儿童,尤其是特殊学校和专门学校招收的学生,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学校招生对象不同,应该有相对独立的心理教育体系。

目前,十部委文件《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教育系统以1:4000配备专职心理教师队伍,但是特殊学校和专门学校往往规模很小,达不到专业心理教师的配备指标,所以无法开展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

为此,赵玉芳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特殊学校和专门学校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保障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

此外,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赵玉芳建议建立“学校-社区”联动心理教育协同体系,一方面可减轻学校心理教育资金和队伍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有利于建立更加友好的社区环境,协同促进特殊群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