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黄庆华
“十三五”以来,我市服务业经济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十四五”时期,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多措并举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引导现代服务产业集聚,促进现代服务提质增效。在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引导现代服务产业集聚,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集群,最大程度发挥集聚效应。要引导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新兴消费等产业集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要引导会计、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企业加快集聚,深挖保险经纪代理、管理咨询等行业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专业支撑。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成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促进要素高效流动。要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使生产性服务业更好服务于制造业。要以信息服务、数据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和节能环保等为载体,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
聚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对促进市场繁荣、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坚持扩大内需基点,全域提档升级现代商贸业态,吸引更多外地人来渝消费。要优化商圈布局,依托解放碑、观音桥等大型商圈,推动核心商业区向高品质、现代化迈进。要重视街区经济,着力打造定制消费、智能消费、夜间消费等商业消费新场景,释放街区业态集聚效应以对现代商贸作重要补充。
持续发展现代文旅产业,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领,要抓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国内文旅产业利好,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要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攻坚景区运营管理难题,有效整合景区资源,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和文旅城建项目。要积极落实文旅产业的各项帮扶政策,包括落实文旅产业专项资金,加大对文旅产业的金融支持等。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要打造三大旅游品牌
魏鹏
持续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品牌是统筹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托各地资源特色禀赋,协同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战略布局。打造三大旅游品牌要以新理念为指引,以特色化为手段,以大发展为目标,加快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大空间格局。因地制宜、统筹协调,构建符合各地实际、形式多样的旅游产业新模式。一是强化大都市“两江四岸”主轴功能,做靓长嘉汇、艺术湾等新名片,构建环城休闲度假旅游带,打造“三都”“一城”“一中心”。二是统筹江城与江村、山水与人文等要素,推动产城景、农文旅融合,打造“三峡库心、长江盆景”,建设大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目的地。三是突出“神奇武陵风光,峻秀乌江画廊”自然生态和“土家族苗族风情、淳朴古镇边乡”民俗文化融合,建设大武陵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
加快大产业发展。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建立以旅游业为核心,聚合多类型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一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突出大都市的红色文化、巴渝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大三峡的三国文化、民俗文化和移民文化,大武陵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二是要加快“旅游+”发展。创新发展旅游服务总部经济,加快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打造全国购物中心。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体育旅游,推进旅游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大区域融合。坚持以全域旅游带动全面发展,推动形成对外有序开放的新态势。一是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成为弘扬中华文明文化高地、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重要平台。二是携手长江流域各省市,把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立体展示中国山水文脉和国家形象的国际黄金旅游带、全面推进中国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示范引领带和助力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的旅游经济聚集带。三是进一步加强与黔、湘、鄂等省的联通,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民族风情体验旅游区建设,共建大武陵旅游圈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