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日报】西南大学医院 康复医学和养老学科齐头并进
发布时间: 2021-01-05 00:00  作者: 何婧  来源: 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西南大学医院一院 西南大学供

满目青翠、空气清新、环境幽静,这是走进西南大学医院的第一印象。医院位于西南大学校内,是一所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综合性医院,不仅是我市首家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全国首家通过CARF国际康复认证的高校医院。“十三五”时期,医院寻求自我突破,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快速提升,康复医学向上发展,养老学科建设大放异彩,两个特色学科齐头并进,焕发出勃勃生机。

运动康复

获CARF认证与国际接轨

2019年6月,西南大学医院康复一科迎来了一位特殊患者。患者李先生自幼患小儿麻痹,左手行动不便,突如其来的脑梗又使他右侧偏瘫,入院时只能依靠轮椅行动。但是,康复一科的医生并没有放弃,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康复功能训练方案,包括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炼、情景模拟训练……让他逐渐恢复肢体部分功能。经过30天的训练,李先生最终摆脱了轮椅,可以自行行走了。“感谢康复师对我制定的训练方案,这30天的训练证明西南大学医院的运动康复是真的良医。”像李先生这种“顽疾”的成功治疗案例,在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不胜枚举。

运动康复也称体疗,是对伤病或伤残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让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全面恢复,使其重返社会。西南大学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西南大学运动康复研究所所长、运动康复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吴宗辉是全国知名的运动康复专家,对运动康复有着前瞻性的认识,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早在2012年5月便成立了康复医学中心,确立以康复科作为医院特色科室,推动了康复与预防一体化发展。“十三五”时期,医院从人员结构、环境设备、科研教学等方面都有着质的飞跃。尤其是康复治疗师队伍和康复专科护士,从1名康复治疗士到现在的9名康复治疗师,其中中级康复治疗师2名、康复专科护士4名,在同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2019年,医院通过国际康复质量管理金标准CARF认证,为全国高校医院首家同时也是国内第18家、西部地区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医疗机构,标志着医院在康复服务方面已与国际接轨。教学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飞跃,承担重庆青年职业学院的康复治疗技术部分核心课程教学,是6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基地。

医养结合

医院+养老+社区+居家

西南大学社区拥有师生及周边居民近8万名人口,为积极应对辖区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解决社区医养结合的刚性需求,依托医院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环境,西南大学康养苑应运而生。

康养苑位于西南大学医院二院B栋。如今,医院在养老服务学科建设中,整合了医疗、养老、康复、安宁疗护等相互独立的部门,已初步建立了“医养康护体智”六位一体的全新医养结合康养体系,实现了“医院-养老-社区-居家”全链高效衔接的养老服务模式。5年中,医院在养老服务学科建设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单。2018年7月,养老志愿者服务项目作为医院健康教育促进特色亮点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新闻发布会上作发布;2019年12月入选国家卫健委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单。作为高校医院代表提交的《立足高校社区,促进健康养老》经验案例因模式定位准确、落地经验丰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纳入先进经验案例向全国展示;2020年7月,荣获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单位;2020年9月,荣获全国首批174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

发挥优势

增进群众健康获得感

“十四五”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特色增进群众的健康福祉,实现怎样的目标?吴宗辉有着清晰的规划,“下一个5年,我们将继续推进CARF理念,深入到社区,做好老年及青少年康复,让患者真正做到回归家庭以及社会。针对老年患者,将实现二级医院康复到家庭社区康复无缝连接。将致力打造西南大学医学院老年康复研究平台,整合学校资源,促进多学科融合,进行老年全生命周期心理研究、运动处方研究以及老年居家康复养老的智能康复工程研究。另外,拟将运动康复走出校区,联合地方资源将青少年脊柱侧弯的运动康复真正面向社会,成立西南地区脊柱侧弯专业研究工作室,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运动康复治疗,惠及更多的百姓。”

在养老服务学科建设方面,医院将以医养结合为重点,以公卫、临床为辅助,成立全国性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在医养结合、基础调研、护工管理、智慧平台等方面展开多中心的科研项目,争取形成有影响力的论文结果;建立独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养老带动医疗,以医疗促进养老,提升服务质量,让辖区的高龄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