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华龙网】可以“揣在”身上吃的火锅 你见过吗?
发布时间: 2020-12-11 00:00  作者: 秦思思  来源: 华龙网   浏览次数:

冬天到了,一顿热辣辣的火锅足以慰藉寒冷。吃过这么多火锅的你,见过能揣在包里,随食随享的火锅吗?

近日,由中国肉类协会、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肉协2020天博食品创意大赛总决赛在西南大学举行。本次决赛共有来自7个学校的24支队伍入围,分别来自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西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以及扬州大学。

记者了解到,比赛从作品的概念来源、创新性、风味口感、发展潜力等多个维度的评判,最终西南大学“口袋火锅•鸭血篇” 荣获特等奖。

食品科学学院学院院长张宇昊教授高度评价此次比赛。他表示,食品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利用产学研的平台,可以让同学们把理论知识加上天马行空的创意变成实践产品,这是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做了一次小型的全产业链的实操,对行业的认识将更加深入。食品工业需要一大批有志有为有想法的青年,这类比赛能够唤起同学们对科研和创造的欲望。理论知识扎实,但同时具有很强创新意识的综合人才是我们现在的培养目标。未来,我们还将加大投入,着力打造更多更大的产学研合作平台,让学生们自由地去展示才能。

该获奖作品的项目负责人是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2017级包装工程专业学生李东泽向记者介绍,当初想到制作“口袋火锅”系列是希望能够开发绿色健康的辣条制品。“受到豆制品加工的局限,传统辣条都是采用油炸油浸的方式进行生产,不仅如此,传统豆制品辣条质地粗糙口感欠佳,其组分单一且营养价值不高,其中的高盐高色素也是一大食品安全隐患。我们就想到能不能用营养价值高的物品制作成辣条。”

经过调研,李东泽和团队发现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以口感更好营养价值更高的鸭血为原料的辣条制品出现,相应的,目前鸭血的食用方式也比较单一,多靠蒸煮涮烫而没有长期封装保存的零食制品。“此类似副产品综合利用一直是农村养殖业一个痛点问题。鸭血的价格一直不高,这也导致农民的收入较低,所以我们选择从鸭血入手。”李东泽告诉记者。

但是,将传统蒸煮涮烫的食物制作成袋装零食。包装、口感等都是摆在团队面前的问题, 李东泽谈道,由于动物油常温之下容易凝固等特性,使得口感腻而沉闷卖相不好且成本较高,不仅如此,动物油胆固醇含量高,不符合现代人营养需求。经过1年多的研制配比,团队克服了这个难题。

负责技术研发的杨塘瑜是西南大学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将鸭血等血旺制品进行现代化加工成独立包装的散装小袋休闲食品,能够让风味拥有较长的保质期。并且,据估算,鸭血经过加工后其价值可以达到鲜鸭血的5倍左右,本产品既可以填补市场空白,也可以刺激血旺消费。“这对拓宽广大农民和养殖户的收入来源,解决屠宰行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的问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他说道。

另外,记者了解到,该产品已经有几家企业洽谈产业化的问题,预计在明年丰富产品后将走向市场。届时将有一系列产品推出,如口袋火锅牛肉、毛肚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