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第八届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学术会议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时间里将围绕“大数据赋能数字经济”这一主题,讨论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分享学术前沿与产业应用。

▲2020年10月23日,重庆南坪会展中心,第八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拉开帷幕。记者卢越摄
据了解,此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和西南大学联合承办。会议期间,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专家学者将作特邀报告,围绕大数据赋能数字经济、大数据治理与开放共享、大数据赋能智能软件工程、大数据可视化分析与计算等话题进行探讨与交流。开幕式当天,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作了题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趋势》的特邀报告。“我国在面向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通用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依然任重道远。”高新波认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在数据、能耗、语义鸿沟、可解释性、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技术瓶颈问题。

▲重庆邮电大学高新波教授作报告。记者卢越摄
高新波表示,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是贯穿始终的,任何智能机器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因此,我们就需要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形成“人机混合智能”,这也将成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大新方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的特邀报告中指出,随着电信行业,医院信息化以及数字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与移动网络、健康医疗、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大数据应用成为热点。目前,广泛覆盖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累积了海量数据,而如何精准利用这些数据,是未来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关键。

▲学术会现场。记者卢越摄
“集人类智能(HI)、人工智能(AI) 和组织智能(OI)为一体的HAO 智能,将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明略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吴信东作了题为《HAO智能:HI + AI + OI》的特邀报告,他在报告中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和组织智能与大环境下的大数据分析相结合来定义“大智慧”。吴信东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利用知识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对大数据进行获取、验证、表示、推论和解释,通过挖掘出的知识来形成解决问题的专家系统,就是大知识,当大知识被有效应用到复杂环境进行问题求解时,才能生成大智慧。据了解,24日下午,大会还将邀请澳门大学原校长赵伟、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郭毅可、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唐杰等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