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之声】“前浪”直播授课鼓励“后浪”乘风向前,来看这所重庆高校的别样“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 2020-06-06 00:00  作者: 夏蕴秋  来源: 重庆之声   浏览次数:

6月6日下午,西南大学党委书记李旭锋、校长张卫国走进直播课堂,为返校复课学子带来“回家”后第一堂思政大课。书记校长联袂讲述“爱国”“奋斗”姊妹篇,寄语青年学子涵育“爱国”底色,坚守“奋斗”本色,永葆“青春”亮色,让爱国者、奋斗者的角色永不褪色!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中国人民依靠坚不可摧的信心,交上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优异答卷,那么这信心从何而来?思政课上,李旭锋书记给出了答案:信心源于中国力量!信心源于中国温暖!信心源于中国担当!

李旭锋在讲述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力量的内涵,它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动员力和社会主义国家高效的治理力。他谈到,“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主心骨”,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定海神针”,在这样坚实有力的领导下,我们才彰显出了“中国速度”“中国之治”,才经受起了这场大考。李书记列举了医务工作者、社区干部、科研人员以及中国援助国际社会等等诸多抗疫英雄的实例,再一次阐明“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出担当负责的大国形象”。听课学生无不动容,“感动”“伟大”的字样刷满屏幕,青年学子的心在此刻同频共振。

对于青年学子如何爱国力行,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李旭锋讲到:“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青年学子必须做到,爱国要有理性认知,要建立在深刻认同之上,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要理性辨析;爱国要有硬核担当,做到勇挑重担、不畏艰险、矢志创新;爱国要有踏实行动,要心系家国、砥砺本领、勇于实践。

开门就是重启,归来就是回家,挥手就是出发!

张卫国校长的这堂思政课十分接地气,围绕“青春与奋斗”的主题,讲述了众多这场战役中冲锋在前、逆行成景的青年人的故事,包括就在我们身边的西大青年人勇担家国责任、激扬青春力量的感人事迹。

抗疫期间,西大青年志愿者组建起一道坚实的保卫校园防火墙。志愿者们打造了“大手牵小手”指尖抗疫、“青春伴夕阳”老年防疫、“艺术战役”美育公益等公益课堂活动10多项,开展陪伴教育行动、心理疏导行动、兴趣课堂行动、学业辅导行动等系列帮扶工程。有关专业师生总设计创作600多份战疫主题网络文化作品,通过写、拍、画、创多种形式,传递青春正能量。这些涌现出的捐资捐物、投身抗疫志愿服务以及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是西大青年的一个缩影,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彰显了祖国青年有担当、有责任,小我融入大我,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相连的希望与未来。

在这堂思政课的最后,张卫国校长深情的嘱托提振学子精神,他谈到:“这是一个年轻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逆风奋斗的青春值得点赞,勇敢的后浪必将乘风破浪。希望大家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中增长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