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华龙网】荣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发布时间: 2020-05-21 00:00  作者: 王翔  来源: 重庆日报   浏览次数:

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对大足、铜梁、潼南、荣昌四个桥头堡城市提出了“扩容提品质”的新要求。在互联互通、兴业兴城、共建共享、宜居宜游上,桥头堡城市如何发挥好连接城乡、联动毗邻、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作用?5月16日,重庆日报邀请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对此进行了梳理和展望。

荣昌将结合实际,立足自身优势推进特色发展,发挥“桥头堡”作用,当好“生力军”、“突击队”,持续推进“三件大事”、奋力打造“三区一城”、努力实现“三个引领”,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立足五大优势 当好“桥头堡”

定位荣昌为桥头堡城市,主要是因为荣昌具有五点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荣昌是重庆主城都市区深化与成都都市区、川南城镇密集区合作的重要结合点。

二是合作优势。荣昌联合泸州、内江、永川国家高新区,打造跨区域高新区产业联盟;牵手泸州、内江、自贡,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生态环境等七大领域开展合作,打造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三是产业优势。已形成了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轻工陶瓷和农牧高新“3+1”主导产业集群,年产值已达850亿元。

四是平台优势。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货运机场“三件大事”基本定型、持续推进,推动荣昌由一个传统农业县成为新兴工业区。

五是环境优势。荣昌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连续两年获“营商环境十佳”称号,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17年度、2019年度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

推进“三件大事”,打造“三区一城”

我们将持续推进“三件大事”。国家高新区,扩容至50平方公里,到2022年建成区面积突破25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在全国5个以上省市建立分中心;2022年生猪大数据公司争取上市。国家货运机场,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相关重点专项规划,尽快启动建设,聚合泸州港口、内江铁路优势共同打造国际物流金三角,形成成渝对外开放新高地。

着力打造“三区一城”。

打造成渝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平台建设、国土空间、生态环境、资源要素、公共服务等领域,和四川泸州、内江、自贡取得广泛务实合作成果。

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高质量推进5项试点任务,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基本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面形成,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成为全国首批试验区示范。

打造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的排位力争进入前100名;与四川泸州、内江、自贡共建农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示范西南、影响全国的农牧高地。

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畜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多学科发展,新创办两所全日制大学,支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做强,申报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将更多生猪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振兴。

以“三个引领”兴业兴城

在发展上,我们将努力实现“三个引领”。

实现产业引领做大经济,加快构建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数个百亿级重点产业和一批十亿级龙头企业组成的重要工业城市,打造成渝之间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地。

实现交通引领做大枢纽,以货运机场为中心,构建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轨道交通公交化,立体交通外联内畅,形成“45分钟周边城市通勤圈”,建设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实现规划引领做大城市,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城市和50平方公里国际航空物流经济区,打造一座产城融合、富有活力、开放创新、宜居美丽的现代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