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巴蜀文化同根同源,当前,如何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命题下,促进成渝双城历史文化发展?川渝的同源文化又该以何种方式融合?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探索?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探讨川渝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途径。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王本朝。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成立“川渝文化发展联合体” 抱团打造西部文化核心圈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王本朝
王本朝认为,川渝两地千百年来形成的历史文化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重庆的“巴渝文化”“巴盐古道文化”“苗族山歌文化”“大溪文化”“忠义文化”等;四川的“巴蜀文化”“天府文化”“隋唐宋文化”“川剧文化”等。在加强两地文化融合方面,王本朝建议,川渝两地文化部门可以牵头成立“川渝文化发展联合体”,以“双城”不同的文化特色为主体,进行统筹编制、科学规划。同时,还应找到川渝地区的文化差异,将川渝地区辖属各区县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机整合。对于三国文化等双方共有的文化元素进行“大同小不同”打造,突出各自亮点。
除了差异化,川渝两地的“成渝文化”“巴渝文化”等地域性文化也具有相同或者相似之处,两地辖区县市的地方特色文化又有“一衣带水”的文脉存续。王本朝认为,川渝两地在成立“川渝文化发展联合体”的基础上,可以借助自身优势,集合资源,抱团寻求发展,将成渝两地打造成为中国西部文化核心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