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荣昌新闻网】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我区科技特派员“下沉”记
发布时间: 2020-05-16 00:00  作者: 郑光慧  来源: 荣昌新闻网   浏览次数:

针对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这一突出问题,我区今年初将科技人才下派到农业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为各农业产业化基地、优势特色产业种养殖大户等提供最急需的科技服务。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科技特派员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目前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去年10月,看好鱼菜共生的发展模式,广顺街道高瓷村4社村民周道林在家门口进行了小规模“试水”。最近,周道林遇到了麻烦:蔬菜和鱼都存活了,可蔬菜品质达不到上市要求。

科技特派员上门送技术

5月11日,作为我区科技特派员的西南大学教授陈鹏飞,来到周道林家现场“把脉问诊”,帮助他“对症开方”。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鱼菜共生技术含量太高,要不是有科技特派员,根本不敢放开手脚干。”周道林告诉记者,目前,他成立了一家农业公司,在村里流转了100亩土地,今年准备扩大规模发展这种新模式。

科技特派员指导种植户管理花椒距离高瓷村8公里外,天常村的花椒基地里,荣昌区荣富花椒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游小军,正向工人培训花椒管理技术。

“别以为花椒是‘贱长’植物,能随地自然生长,其实管理起来很有难度。”游小军说,不久前,基地里的花椒得了枯梢病,用了很多药都没治好。眼看着400多株花椒相继染病枯死,管理经验丰富的游小军也一筹莫展。

作为我区科技特派员,区林业局林技站站长吕玉奎得知情况后,赶紧为游小军支了招。

“花椒基地1500亩、15万株苗子,要是这个传染病没控制住,后果不堪设想。”游小军说,在发展产业过程中,科技特派员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为他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区科技局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选派了51名科技特派员,通过现场服务、电话咨询、网络服务等服务方式,开展科技服务。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业产业化基地、优势特色产业种养殖大户、科技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有种养殖意愿的扶贫帮扶户。服务时间截至2022年2月28日。

截至目前,全区科技特派员已利用网络平台发送科普信息等30余条,利用电话、短信、视频、现场指导培训等方式提供指导180余次,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问题50余个,着力为农业生产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作为先进农业技术的‘代言人’,在生产实践中,科技特派员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将大量先进技术运用到生产一线,为农户和农业企业带去了实惠,让科技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该局要求科技特派员认真履行职责,每年度到定点联系户服务不少于24天(次),每年至少提供2条以上科技特派员工作相关建议。期间,该局将不定期督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