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发布】【战“疫”】每天紧张焦虑? 西南大学心理学教授教你缓解
发布时间: 2020-02-10 00:00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来源   浏览次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摸排值守,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安全。然而,长期、持续的工作,同样使得社区工作者身体疲劳,心理处于应激状态。

2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消息,在重庆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玉芳携团队开展了疫情防控心理干预研究,为社区工作者和市民提供心理应激识别和防护帮助。

心理干预相关漫画 唐楚孝 画

心理应激有哪些症状?

赵玉芳说,心理应激主要有9个方面的表现:

①非常担忧自己会被传染肺炎;

②总觉得自己可能发烧甚至每天多次测量体温;

③每天不断刷手机看新冠肺炎相关信息;

④过度消毒,如过度洗手等;

⑤食欲不振,饮食无味,因为工作原因经常不能回家吃饭,看到食物担心有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接触过;

⑥睡眠不安,如频繁梦见与肺炎相关的事情,甚至梦见自己和家人感染;

⑦容易情绪激动;

⑧不能静下来做其他的事情,心绪杂乱;

⑨持续的疲劳感,休息后不易恢复。

如何进行自我心理防护?

赵玉芳说,首先要获得科学信息,保持正确积极认知。这包括科学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路径,科学佩戴口罩,科学洗手。

其次,要学会与紧张、焦虑的情绪友好相处。“疫情在,紧张焦虑就在。当你跟紧张焦虑握握手,它就躲起来了,也可能就走了。”赵玉芳说,也要学会把紧张、焦虑发泄出来,不要自己憋着。

比如,委屈的时候就哭一下,写几句话、画几笔涂鸦来发泄,跟同事一起发发牢骚或者跟朋友说说你的担忧,都能减轻紧张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