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出物理除螨制剂,为庄稼“看病”;运用科学算法,检测空气、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通过造纸黑液,制造木质素生态餐具……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北碚区第三届“嘉陵创客”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了解到,这些立足三农、瞄准现代智慧农业的新型农业项目,已成为我市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点。
非农药杀螨效果佳
“我们利用有机硅、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通过阻断隔绝螨虫气孔等形式,能显著增强杀菌剂、杀虫剂药液延展性和渗透性。”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二学生侯腾轩和他们的团队拿出的产品名为“一螨除”的除螨助剂,是国内首个非农药型农用物理杀螨剂。
她介绍说,果树、蔬菜容易发生螨虫危害,即常见的红蜘蛛、黄蜘蛛等。它们不是昆虫,而是属蛛形纲蜱螨目,其种类繁多,繁殖能力极强,一年可达10余代,多则20-30代。螨虫多聚集在叶片背面,成虫、若虫多在叶内吸吮汁液,常造成植物叶片绿素受损,影响光合作用,甚至造成植株死亡。许多螨虫还传播植物病毒病害和真菌病害。
这款“一螨除”在应用场景中,对作物施用后20分钟时,螨虫死亡率就达99%。而且,它是非农药型农用物理除螨助剂,既能有效助力除螨,又降低常年使用除螨剂引起的螨虫抗药性,对生态环境更为友好。
据介绍,研发上市10个多月,该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480多万。在决赛中,这一项目获得了成长组二等奖。
造纸黑液废物利用
本次比赛中,还有很多大学生针对生产、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方案。
这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黄兴亮团队带来的造纸黑液再利用技术,就大大降低了造纸污染和环保成本。他们通过提取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经过一系列工艺,生产制作出一款木质素环保餐具。
“我们拥有1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造纸黑液的废物利用。”黄兴亮介绍,生产1吨木质纸浆一般会产生8.6吨造纸黑液,以往处理黑液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在业界往往只有2%的黑液得到利用。而他们通过提取其中的木质素生产处环保餐具,提升了黑液的利用程度,降低了环保成本。
目前,该团队已在我市两家造纸企业开展中试试验。
三农项目接近一半
重庆日报记者发现,参赛的新型农业、涉农类的创业项目,不仅有技术方面的,还有不少理念方面的创新。如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带来的“史·迹文旅工作室乡土研学项目”,通过走访乡村收集整理出的历史、文化资料,形成乡情、乡愁研学路线,继而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体验活动,同样获得了评委的认可。
据了解,大赛由北碚区人力社保局与西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自12月初启动以来,吸引了大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参与,最终12个项目进入总决赛,其中新型农业、涉“三农”类项目接近一半。
主办方表示,依靠西南大学这座创新“富矿”、人才聚集地,近年来,北碚区打造“嘉陵创客”这一创新创业平台,让在校生师生们的“奇思妙想”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很多项目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