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30日,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重庆物理学会业务指导、西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四届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决赛在西南大学举行。
来自重庆16所高校的近300名师生带着自己原创的科技创新作品参加了现场答辩和展示。
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7项,二等奖作品42项,三等奖作品53项,特别贡献奖3人,优秀组织单位3个,优秀指导教师17人。
此次获奖项目中不乏紧跟时代热点的大学生科技发明。
例如长江师范学院的项目《基于计算机自主图像识别的自动分类处理垃圾桶》,使用数字摄像头获取图像,通过主控芯片和图像识别服务器实现垃圾的自主识别分类,通过超声波模块实现垃圾桶的容量检测,使用卫星定位芯片和通信模块将垃圾容量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实现即时处理。
比起人工进行垃圾分类,自动分类可有效提高识别分类精度和处理效率,大量节省人工成本。
初代产品已经过大量实验验证和数据搜集,产品可靠性强,市场广阔。
高校师生进行现场展示
据重庆物理学会理事长、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熊祖洪教授介绍,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作为重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主要赛事,在市教委和重庆物理学会的指导下,已成功开展了三届,为全市大学生搭建了一个分享物理创新改革成果、交流创新经验、碰撞创新火花、激发创新热情的大平台,成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第四届竞赛自2019年4月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共有18所高校695个代表队,近200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加。
决赛现场
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潘洵教授表示,第四届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参与院校多,覆盖学生广,作品质量高,创新特色强。
经过专家评审出来的120余件获奖作品,生动展示了大学生的科学探索激情与对物理知识的创新运用,也充分反映了重庆高校近年来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取得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