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眼西大 > 正文
【重庆晨报】来听听著名作家的青春
发布时间: 2018-10-11 00:00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大学校园的主题总和青春有关。所以,当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昨天(10日)走进西南大学时,东西、刘亮程、李浩、马金莲和阿菩5位作家带去的话题自然也贴上了青春的标签——在一场名为“我的青春,我的文学”的座谈分享中,5位作家以自己的青春做引子,勉励莘莘学子。

想象山的另一边就是北京

昨天(10日)上午的分享开始前,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现场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参加本次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的5位作家,为西南大学学子们送上了自己的部分经典作品,西南大学图书馆也向5位作家颁发了捐赠证书。

10日上午,中国作家“重庆文学周”文学进校园活动走进西南大学,知名作家东西向西南大学图书馆赠书。

因为慕名而来的人非常多,到知名作家们正式开讲时,会场过道里都站满了同学。广西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东西看到这一幕,也做了一个很是感慨的开场白。“我的文学梦也是从大学开始的。我们那时听著名作家到学校来演讲、讲课都是站着,抢不到座位;但当时站着听的(同学)后来成了作家的更多(笑)。”

东西是上世纪80年代上的大学。“我没有资本去谈恋爱(笑),也没有钱请大家吃饭,就只能坐在房间里写作。当时幻想过能成为著名作家,所以所有业余精力都用来写作了。”东西回忆,自己的青春完全可以说是“意念跟着信封走,想象着多少天后,寄来的信封里有被录用的通知书……但等来的是退稿信。”

“我出身在广西西北的农村,小时候没有公路,还点煤油灯,”东西说,但这样的好处是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我老想着山的另一边就是北京,目光穿越山梁望向天空,后来我把这些都写成了小说。”

东西大学毕业后回乡教书。“我们一边听罗大佑唱着山里面有没有神仙,一边看见小车从路口进来,就想象车里的人会和镇上哪个人有关系。”东西告诉现场90后、00后的学子们,这种想象对写作是有好处的,千万不要失去想象力。

我像大家这么大时,还在管拖拉机

说农机占据了新疆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刘亮程的青春,并不过分。“我像大家这么大时,还在做农机管理员,管拖拉机,偶尔指导农民怎么机械作业。”工作清闲之余,他也偶尔写写诗发表,但远没有把诗歌文学创作当成事业来发展,“当时就觉得文学靠不住,不能把一生放在这种虚无缥缈的事上。”

刘亮程年轻时开过农机配件门市部。“我自己写的油漆红字招牌,自己进农机零件。门前去往田野的路上都是大坑小坑,大家都盯着拖拉机、车过来过去,捡颠下来的东西。”刘亮程回忆,那时自己半年就挣了一万块。

这段记忆既是刘亮程的青春,也促成了他后来写成那篇《飞机配件门市部》。在他看来,就像是自己在《飞机配件门市部》里写的那位总仰望天空、总想着飞机也可能会坏、需要配件的主人公一样,“文学就是世俗生活中的朝上仰望,把人间苦难消化掉。写完后我发现生活有了意义。”

开更之初只有几十个读者在追

相比东西和刘亮程两位年纪较长的作家,马金莲和阿菩的青春就比较简单,但依然写满坚持。“18年前我18岁,上的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宁夏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马金莲的文学之路,就是从校园里的一次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开始的。

毕业后,她一度回到家里务农,为了不打扰到家人,她晚上坚持点煤油灯看书。“2007年后我才逐步去考了教师和后来的公务员,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没丢的就是写作。作品收获的喜悦,是别的无法取代的。”

阿菩虽然大学读的是中文系,但从未学过写小说。自己开始网络文学创作更因为导师让他关注、研究当时已经盛行起来的台湾网络文学。“为了和作者套近乎,我才写了自己的第一本网络小说。”

虽说谈不上苦闷,但被粉丝“封神”前也的确惨淡过。“最初我是媒体工作完了才更新两到三千字,只有几十个读者在追。”阿菩坦言,自己算第二批红起来的网络作家,当年的人气、写作质量都很高,但赚不到多少钱。“我最早被买断版权的一本书买断费才千字25元,但能被买断已经是很高的赞誉了。”

阿菩勉励现场的大学生:“大家现在赶上好时候了,只要智商、想象力OK,不是太笨,努力一点,如果你从大二开始写,磨合两年后,到大四你可以靠写网络文学得到比一份正常工作高的报酬。”